&esp;&esp;而郑尧需要付出的,则是对过往真相的保密、术士秘册,以及他的性命和天下。
&esp;&esp;因此,大夏建立后,郑尧只作为皇帝稳了两年局势,便有两教发出檄文,讨他退位,他顺势离开,任由两教入主,神权立国,最终自囚死去——这一系列变故,不是突然的政斗,而是早已定好的交易内容。
&esp;&esp;这本就是一场不平等的交易。
&esp;&esp;但郑尧没得选。
&esp;&esp;他夹在道微的算计与两神的仇恨之间,夹在乱世诸雄与黎民百姓之间,要想再多活上几年,要想尽快结束这悲惨的世道,他没得选。
&esp;&esp;郑尧本就不是什么圣父,参加起义,争夺天下,盗墓杀人,一半是为天下百姓,一半自然是为自己的野心与欲望。由冒天下之大不韪,干那么些掘坟盗墓的事便可以看出,此人一旦下定决心去做什么,哪怕千夫所指,也不会轻易动摇。
&esp;&esp;这场与神明的交易,是郑尧从一个普通的起义军首领,走上真正的帝王之路的开端。
&esp;&esp;这一总结的得出,既是因两神两教的相帮,郑尧的势力发生大变,也是因郑尧之心,在这一场交易前后,已经变了。
&esp;&esp;史书记载,在郑尧得两神神恩,离开欢喜沟时,他军中一名身份不详、字为子贤的心腹忽因急病暴毙。
&esp;&esp;以我所见来说,这位子贤八成并非急病而亡,而是自尽或被郑尧所杀。
&esp;&esp;因为他是除郑尧外,唯一一个看过术士秘册之人,即使他与郑尧情同手足,可也难逃必死结局。
&esp;&esp;这个结局,只怕在他提出要让郑尧与神交易时,便已然被他料到。可他面对郑尧,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建议,未曾隐瞒丝毫。
&esp;&esp;郑尧自然明白。
&esp;&esp;欢喜河边开坛祭神前,他那一夜的辗转,至少有三成,是为这段未曾明说的情与义——兄弟、君臣之情,百姓、天下大义。
&esp;&esp;但无论怎样的纠结痛苦,他最后仍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,开坛祭神,子贤暴毙。
&esp;&esp;幼年路遇道微,结下了一串糖葫芦的因果,青年开坟掘墓,挖出了一本术士秘册的算计,就此重定乾坤,万人之上,中年悲凉,霜北台一梦,无疾而终。
&esp;&esp;郑尧不似两神,于畸形中成长,于超凡中异变,也不似道微,起于微末,借势谋局,一朝大仇得报,天下为之倾覆,更不似文宗,英明果断有之,昏庸残暴有之。
&esp;&esp;根本上来说,他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&esp;&esp;作为一个普通人,郑尧称不上好人,甚至干了不少坏事、违心事,但却是这许许多多的人或神里,唯一一个自始至终都保持了部分自我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