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游戏时,就会固定这个身份,比如我曾扮演过的苏格兰场的警长、挑战雪山的富二代、校园里的男高中生、进入切尔诺贝利的研究员等。
&esp;&esp;玩家在一整局游戏都会是这个角色,无法改变,也就是说,在紧挨着玩家身份套上的一层皮囊,就是这个角色。
&esp;&esp;但还有另外一些情况,紧挨着玩家身份的皮囊,不是某个角色,而是一类完全一致的身份,这类身份在潘多拉的晚餐上会被比较明确地揭示出来。在这类身份之上,再根据副本剧情,进行分配角色、改变角色、轮换角色等一系列操作。
&esp;&esp;圆桌审判副本就是这个类型。
&esp;&esp;在当时的晚餐上,所有玩家在玩家身份之上的皮囊,是审判员。之后随剧情和游戏规则的发展变化,审判员们扮演着各类角色,在那些角色身上进入又抽离,摸索着寻找真相。
&esp;&esp;现在,这局副本也同样可以归到这个类型里。
&esp;&esp;从一开始钢笔与黑皮笔记本这对说明人对玩家的称呼和态度,就可以看出来,三线三张餐桌上的所有玩家,套上的皮囊都是读者,也就是游魂、被魔盒游戏做了伪装的精神体。
&esp;&esp;那么作者是谁呢?
&esp;&esp;就是实际上无形地影响着黑皮笔记本上的文字的魔盒游戏与孙朋来,还包括孙朋来体内的永生细胞。
&esp;&esp;读者们轮换着镇民角色,探索副本,当他们的角色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丢失时,他们就会变回读者身份,以游魂的形式存在于副本内。对于镇民们来说,读者并不属于他们的维度,一般情况下看不到,摸不着,超自然,那自然就是鬼了。
&esp;&esp;唯一的特殊情况,就是全镇通缉。
&esp;&esp;这应该是魔盒游戏给这局副本本身的设定,在这个设定里,孙朋来的影响力被削弱,副本内的一切都变得最贴近真实、最靠近真相。
&esp;&esp;镇民们显露出永生细胞的部分特征和能力,疯狂地追杀外来的入侵者,不论他们偏向于哪方阵营。各类线索也都去掉了一部分伪装,向玩家显露各种各样的提示。
&esp;&esp;这大概也是魔盒游戏的本质之一。
&esp;&esp;它永远遵循着它的一套模式规矩,设置谜题,设置险境,但却也给出线索,给出九死一生的那一线生机。
&esp;&esp;很好。
&esp;&esp;明确过这局副本里玩家的真正身份后,接下来关于玩家剧情的部分思路,就会更加容易整理清楚。
&esp;&esp;那让我们说回第一线的主要事件。”
&esp;&esp;黎渐川脑子里混乱的线团被一点点理顺,眸底的深蓝也好像随之浓郁许多。
&esp;&esp;丝丝清凉从眼眶溢散出来,慢慢修复着他被影响得几乎千疮百孔的精神。他感觉自己书写的速度似乎又渐渐快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