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料不到近来竟然同黄泉有牵连?
&esp;&esp;“我原以为,宗汉是和罗渊有关。”月曜言道。
&esp;&esp;罗渊和黄泉、地海、无间等地方一样,同列九天十地当中的十地,并且基本上和黄泉、无间三分生死幽冥之所。
&esp;&esp;故老相传,当初九天十地尚未同人间断绝联系前,罗渊同巫门有牵连。
&esp;&esp;对修行鬼道一脉的大巫来说,那里无疑会是乐土。
&esp;&esp;“宗汉是否同罗渊有关,我不肯定。”水曜:“但同黄泉一定有纠葛,只看纠葛深浅。”
&esp;&esp;月曜:“阁下的话,我自然信得过。”
&esp;&esp;雷俊:“我也信得过。”
&esp;&esp;接下来,他同水曜私聊,约定真实世界里,关于竭魂石的具体交易地点时间和细节。
&esp;&esp;与此同时,日曜和月曜也在私聊。
&esp;&esp;月曜叹息: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里蜀山一脉的修行法门,相当邪厉,如果泛滥,于苍生危害极大啊。”
&esp;&esp;日曜:“既然已经有了苗头,短时间内便可能再有变动。”
&esp;&esp;月曜:“我这会儿过去,当面向您奏报?”
&esp;&esp;日曜:“过来吧。”
&esp;&esp;北海汪洋之上,海风呼啸。
&esp;&esp;一男一女两个道人,并肩肃立。
&esp;&esp;忽然,他们身前半空中,有光芒闪烁。
&esp;&esp;寒光闪烁间,一个女子的身影自其中现身。
&esp;&esp;那等候的一男一女正是来自大明人间的商南和雪星子。
&esp;&esp;他们齐齐行礼:“参见帝君。”
&esp;&esp;“免礼。”
&esp;&esp;女子衣饰相对简单,同雪星子有几分相似,蜀山派风格明显。
&esp;&esp;不过其人整体被白光笼罩,令人不敢逼视,充满威仪。
&esp;&esp;她自大明人间而来,经蓬莱,入大唐人间。
&esp;&esp;大明人间道国中人,皆以帝君称之。
&esp;&esp;而对此前的傅东森等大唐人间道国中人来说,他们习惯上称对方为,西方白帝。
&esp;&esp;“黄道兄仍闭关未出?”她开口问道。
&esp;&esp;商南:“傅东森道友身亡,北方黑帝一直未曾露面,受此影响,大唐这边的道国中人也销声匿迹,不敢现身。”
&esp;&esp;西方白帝:“这边当前情形,详细说说。”
&esp;&esp;商南、雪星子:“是。”
&esp;&esp;二人将这段时间在大唐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。
&esp;&esp;西方白帝:“值得注意的地方不少,接下来重点留意紫青双剑,龙虎山天师府的天师印和万法宗坛,黄泉里蜀山和五衰大道钟,太乙先天塔和那个叫陈易的年轻人。”
&esp;&esp;商南、雪星子应诺同时,若有所思。
&esp;&esp;前三件事重点关注,不难理解。
&esp;&esp;而后两件……
&esp;&esp;太乙先天塔本身不凡,而引帝君进一步另眼相看者,应该在于此宝周转挪移虚空,吸星换月的道理意境,可在自家炼宝过程中派上用场……雪星子心道。
&esp;&esp;至于那个叫陈易的,对方早年间在南诏石林出了名,时至今日都有不少议论。
&esp;&esp;北方黑帝和大唐人间道国先前看走眼,以至于走宝。
&esp;&esp;西方白帝与大明人间道国自然要吸取经验。
&esp;&esp;不过眼下要找陈易,还有些难度。
&esp;&esp;尤其是他们眼下人生地不熟,唯有关注其他势力的动向。
&esp;&esp;“帝君,北方黑帝那边……”商南轻声问道。
&esp;&esp;西方白帝在海浪上无声而行,并不高调:“既然黄道兄当前闭关潜修,自是不要担扰他为上,晚些时候相信自有再会之时。”
&esp;&esp;西域,金刚寺。
&esp;&esp;昔日荒凉之地,如今日夜佛光普照,澄澈透明而又坚固强硬,如金刚一般,笼罩四方。
&esp;&esp;寺内已经过不少翻修和整理,占地面积明显扩大。
&esp;&esp;自须弥而来的金刚部,在这里渐渐站稳脚跟。
&esp;&esp;人间同须弥相通的虚空门户,位于金刚寺最中心。
&esp;&esp;佛光笼罩下,虚空门户仿佛有了形状与形象,化作宝殿。
&esp;&esp;这一刻,在殿前,九重天境界的嘉盛上人和仁珠上人,带同几名金刚寺高层,这时齐聚宝殿大门外,一起恭候。
&esp;&esp;少顷,宝殿忽然大放光芒。
&esp;&esp;殿门敞开,从中有一群僧人向外走出,修为有高有低。
&esp;&esp;人群中央,立着个面相平凡,其貌不扬的中年僧人。
&esp;&esp;但自他现身,院落内天花乱坠,有无数法螺吹响。
&esp;&esp;包括佛门手印九重天境界的嘉盛上人和仁珠上人在内,众人皆朝那中年僧人行礼:“上师。”
&esp;&esp;中年僧人名东赞。
&esp;&esp;金刚界金刚部部主。
&esp;&esp;“仍进展不顺?”这位金刚部主温声问道。
&esp;&esp;嘉盛上人面现愧色:“唐皇心思多变,弟子等人难以把握。”
&esp;&esp;金刚部主:“帝王总有平衡之法,我们只需站上其中一端即可。”
&esp;&esp;嘉盛上人:“唐皇对本寺有些许偏见,始终存着戒心,我等唯有徐徐图之。”
&esp;&esp;“你们的做法是对的。”金刚部主:“但有时候不妨更坚决一些,以观后效。”
&esp;&esp;嘉盛上人:“是,上师。”
&esp;&esp;他同一旁仁珠上人对视一眼:“我们当下正着手做一些准备……”
&esp;&esp;金刚部主看他们一眼,微笑摇头:“不用报与我知,放手去做。”
&esp;&esp;嘉盛上人、仁珠上人皆应诺:“是,上师。”
&esp;&esp;一行人在寺内穿梭,至一片石壁前停下。
&esp;&esp;石壁上有四个孔洞,其中三个,各插一支法铃,唯有一个空着。
&esp;&esp;金刚部主问道:“另外三位护法,可有合适备选?”
&esp;&esp;仁珠上人在一旁答道:“大唐人间如今正处于天地灵气潮涌的阶段,利于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