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 第524节(2 / 2)

多,所以这些理学修士虽然高龄不衰减,但上三天修士的总数量,并没有因为时间积累而出现一个极为夸张的数字。

&esp;&esp;可这有一個问题。

&esp;&esp;雷俊周转大周天法镜,巡视海域各方。

&esp;&esp;这趟闯入大唐人间的天理修士,以理学儒生为主,但并非只有理学修士。

&esp;&esp;雷俊视线大致一扫,已经瞅见有来自天理的武道修士、儒家神射一脉修士、儒家咏诵一脉修士一同参战。

&esp;&esp;这些道统的传人,修习法门虽然同大唐同类修士有所差异,但不存在类似理学修士那样的年龄反差。

&esp;&esp;这样一来,同在天理,这些法统传承,在年轻修士方面,毋庸置疑相较理学修士会占据优势。

&esp;&esp;但目前看来,天理仍是以理学修士为主,其他法统的修士只能从旁辅助。

&esp;&esp;主打的就是一个万般皆下品,惟有读书高。

&esp;&esp;可这样反差对比,无形中会损害理学道统的根基,其人才积累不占优势反而可能处于劣势。

&esp;&esp;那么,儒家理学在天理仍然能站稳脚跟的原因是……

&esp;&esp;“有父为子纲,师为徒纲,那必定就有……”雷俊面无表情,语气少见地有些冷然:“……君为臣纲。”

&esp;&esp;那些理学大儒自然也是臣。

&esp;&esp;但山河国运加持下,他们同明皇共同组成一个上下稳固的整体体制。

&esp;&esp;因为气运涵盖整片山河的缘故,故而这个庞大的体系,将其他人也一并笼罩其中。

&esp;&esp;理学大儒们维持整个体制运转的同时,与君同担,也在一定程度上襄助甚至借助了皇权。

&esp;&esp;于是便也压制甚至控制整个天理中其他道统修士。

&esp;&esp;应该说,这是更凌驾于父子师徒之上的关系。

&esp;&esp;天地君亲师。

&esp;&esp;以天地之势,行君亲师之礼,故势不可违。

&esp;&esp;至于那位明皇陛下在当中处于什么位置,雷俊虽未和对方正面接触,但如今观察理学修士多了,大约生出些猜测:

&esp;&esp;君为臣纲。

&esp;&esp;真正确立这套规矩的人,可能正是某位帝皇又或者某几代帝皇。

&esp;&esp;控制镇压天下,莫敢不从。

&esp;&esp;但可能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,这君臣上下的法统,存在变化的可能。

&esp;&esp;帝皇一直强势,则威压群臣。

&esp;&esp;帝皇内在弱势,便可能出现圣天子垂拱而治,乃是大儒们最理想的状态。

&esp;&esp;只要国运不崩,这稳固的体系就能一直运行下去,其余释、道、儒、武甚至于巫门等等传承,皆罗织于其下俯首称臣。

&esp;&esp;直到山河飘摇,皇朝再次更替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