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眉心里的愁容消散了不少。
&esp;&esp;这会在他面前。
&esp;&esp;说话的底气都大了不少。
&esp;&esp;而不像之前那么惴惴不安。
&esp;&esp;“成,太成了。”
&esp;&esp;陈玉楼一脸的满意。
&esp;&esp;说实话。
&esp;&esp;这个效率已经出乎他意料之外了。
&esp;&esp;“不过老齐叔,接下来几天还得麻烦你,继续加把劲,看看能不能将灯造得更为扎实,最好能承受十斤八斤。”
&esp;&esp;“放心,陈掌柜老汉我心里有数。”
&esp;&esp;老齐头当即答应下来。
&esp;&esp;完事开头难。
&esp;&esp;如今有了模子,再往下走就简单了。
&esp;&esp;“好,那就都拜托老齐叔。”
&esp;&esp;第87章 百年难见的练武奇才
&esp;&esp;转眼。
&esp;&esp;又是两三天过去。
&esp;&esp;天气一日热过一日。
&esp;&esp;但常胜山上群盗,却有种在过寒冬腊月的感觉。
&esp;&esp;从花玛拐回到山上的那一刻。
&esp;&esp;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鼎新变革。
&esp;&esp;平日里混吃等死,只知道抽烟、酗酒、赌博、逛窑子的。
&esp;&esp;有一个算一个,无论上山之前什么来头身份。
&esp;&esp;无一例外。
&esp;&esp;全部被驱逐下山。
&esp;&esp;短短几天功夫。
&esp;&esp;就有一大半人离开。
&esp;&esp;能够留下的人,要么有绝技在身,要么有功劳在手,要么就是一心做事。
&esp;&esp;背地里,花玛拐自然承受了无数谩骂。
&esp;&esp;但他却毫不在意。
&esp;&esp;这些人留在山上才是祸害。
&esp;&esp;当然,有人走就有人留,如张云桥那样空有一身本事,却因为沉默寡言,平日里籍籍无名的人,借着这个机会开始崭露头角。
&esp;&esp;此刻。
&esp;&esp;常胜楼内。
&esp;&esp;陈玉楼坐在太师椅上,翻看着手里的册子。
&esp;&esp;这东西叫鱼鳞图册。
&esp;&esp;等同于后世人口普查。
&esp;&esp;来往山上每个人的身份、名字、户籍以及年龄都有简单记载。
&esp;&esp;不过,他手里这份鱼鳞册显然更为详尽。
&esp;&esp;除却身份,这些年功过也都一一记载。
&esp;&esp;“如今还剩多少人?”
&esp;&esp;随意翻看了下,陈玉楼将册子一合,抬头问道。
&esp;&esp;大堂内。
&esp;&esp;除他之外,只有十来道身影。
&esp;&esp;常胜山两舵十三堂口。
&esp;&esp;舵主称之为把头。
&esp;&esp;由花玛拐和红姑娘负责。
&esp;&esp;他们俩不但是陈玉楼的绝对心腹,在山上地位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&esp;&esp;至于下辖十三个堂口。
&esp;&esp;同样是效仿梁山而存在。
&esp;&esp;今日在此的十多人,便是每一个堂口的管事。
&esp;&esp;“如今山上还有七千人。”
&esp;&esp;坐在下首第一位便是花玛拐,见掌柜的问起,他立刻起身回道。
&esp;&esp;“七千……”
&esp;&esp;陈玉楼挑了挑眉。
&esp;&esp;原著中说,常胜山十数万盗众,其实不然。
&esp;&esp;一个是有夸大其词的成分,另外一个,作为天下群盗之首,凡是绿林中有字号者皆听常胜山调遣。
&esp;&esp;南北一十六省的响马山匪。
&esp;&esp;加起来怎么也有十万多了。
&esp;&esp;但真正在山上待着的人,这些年里最鼎盛的时候也就几万人。
&esp;&esp;不得不说。
&esp;&esp;花玛拐下手确实狠。
&esp;&esp;一下砍掉了大半。
&esp;&esp;不过他却很是满意,从鱼鳞册也能窥见一斑。
&esp;&esp;剩下的大都是经验老道的卸岭盗众。
&esp;&esp;这些人算是常胜山的基石。
&esp;&esp;另外的人,有这些年里吸纳的盗匪,更多的则是主动来投的江湖人。
&esp;&esp;手上或多或少都有点手段本事。
&esp;&esp;可以说,这七千人的战力比之前几万人还要强出不少。
&esp;&esp;最关键一点。
&esp;&esp;既然生在了这个乱世。
&esp;&esp;滚滚大势他很清楚。
&esp;&esp;常胜山这种山匪贼窝,一旦卷入,基本上没有任何逃脱的可能。
&esp;&esp;所以……
&esp;&esp;这几年常胜山还不能乱。
&esp;&esp;“辛苦了。”
&esp;&esp;陈玉楼点点头。
&esp;&esp;他很清楚,无论谁来做这件事,都会成为众矢之的。
&esp;&esp;但花玛拐却没有半点埋怨。
&esp;&esp;反而短短几天,便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序。
&esp;&esp;“过段时日,我要去一趟滇南。”
&esp;&esp;“山上的事还得你多费心。”
&esp;&esp;滇南之行,早在瓶山时就已经定下。
&esp;&esp;对此花玛拐并不意外,当即抱拳领命,“掌柜的放心,拐子一定守好家。”
&esp;&esp;但那十三位掌事,却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。
&esp;&esp;脸色间不禁闪过一丝惊讶。
&esp;&esp;他们都是山上老人。
&esp;&esp;甚至有从老掌柜那时候就上了山。
&esp;&esp;多少年,才一步步爬到今天的位置。
&esp;&esp;他们哪能不记得,差不多十年前的样子,掌柜的就曾去过一趟滇南,只是,当时一帮人空手而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