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红楼之挽天倾 第281节(1 / 2)

&esp;&esp;只是,元春擅操琴道,一般而言,懂艺术的人也有多愁善感的情绪。

&esp;&esp;否则也不会说出,“骨肉分离,终无意趣可言”

&esp;&esp;元春看了一眼贾珩,抿了抿丹唇。

&esp;&esp;她都不知缘故,怎么就和这少年提及自家婚事起来?

&esp;&esp;可也不知是对方亲切自然的态度,还是对方是贾族族长的身份,她竟并没有多少羞不可抑。

&esp;&esp;贾珩沉吟片刻,道:“其实,皇后之子开府,或许会赐女官,但多为侧妃。”

&esp;&esp;有些事,需得提前给元春打预防针。

&esp;&esp;如果出宫之后,再过一段时间,王夫人再说什么哪怕为藩王侧妃,也未尝不是一条富贵之路,元春再生出一些埋怨来。

&esp;&esp;元春闻言,颦了颦秀眉,柔声道:“珩弟,是说魏王?”

&esp;&esp;一时间,心头浮现一个面容阴鸷的少年。

&esp;&esp;贾珩面色凝重,说道:“魏王明年开府,但大姐姐,我贾府并不打算再卷入夺嫡之争,希望大姐姐体谅,况,我与魏梁二王接触过,观二王性情,并非良配。”

&esp;&esp;元春久在深宫,对夺嫡之事应该是知道利害的,至于对魏梁二王的评价,他点到为止。

&esp;&esp;元春心头微震,品着“并非良配”四字,隐隐明白了什么。

&esp;&esp;身为贾族之女,自然要以宗族为要,而贾珩作为舵手,如果不看好魏梁二王,她也不能心有旁念。

&esp;&esp;元春轻声道:“夺嫡之事,是有大凶险,不过,珩弟多虑了,我为皇后娘娘女官,倒知娘娘心思,其与魏梁二王择妃,为适圣上心意,就不从武勋而选。”

&esp;&esp;崇平帝猜忌心重,自己位置才坐稳,怎么容忍成年皇子再和武勋勾连,宋皇后素来善于揣摩上意,不会犯这般忌讳。

&esp;&esp;贾珩微微颔首,道:“夜长梦多,大姐姐还是早些出宫为好。”

&esp;&esp;元春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端丽、妍美的玉人明眸闪了闪,也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,怎么对面少年,比她都上心出宫之事?

&esp;&esp;想了想,可能是……明哲保身。

&esp;&esp;“如他这般年纪,就已是一等将军,手握重兵,如欲求得善终,是需谨慎避祸。”

&esp;&esp;元春思忖着,觉得有些把握到贾珩的心思。

&esp;&esp;两个人又话了一会儿家常,贾珩说道:“大姐姐,先这样罢,明天,我再见机行事。”

&esp;&esp;与元春议定出宫之事,贾珩也不多作耽搁,重又回到荣庆堂,剩下的时间,都留给了元春与其父母叙话。

&esp;&esp;荣庆堂中

&esp;&esp;贾珩重又进来,迎着贾母以及凤纨、薛姨妈、宝钗、湘云、探春、迎春、惜春、黛玉的目光,点了点头,落座下来。

&esp;&esp;贾母急声问道:“都说好了?究竟是怎么个主张?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大姐姐在宫里熬了这些年,瞧着也没个结果,求个恩典归家罢。”

&esp;&esp;他觉得贾母应该是能抹开这个弯儿的,况且,这么些年过去,一直没喜信儿,攀龙附凤的热切情绪,也该凉了。

&esp;&esp;事实上,如果不是贾珩先前让戴权在宫里使了一把子力气,夏守忠将元春安排到宋皇后宫里,还是给予了贾母、王夫人一些渺茫的希望。

&esp;&esp;但,最终又没听着什么信儿,终究不过是空欢喜一场。

&esp;&esp;贾母叹了一口气,道:“你这个当族长的,老身知道向来是有心气的,大丫头她呢,这些年苦了她了,如今能得出宫,也是她的福气,只是……总要给她寻个好归宿才是。”

&esp;&esp;贾珩凝了凝眉,沉吟道:“婚姻大事,非同小可,还需慢慢物色品才兼备之人,不过现在说这些,言之尚早,纵是出宫,也可与父母姊妹团聚二年,再出阁都不迟,以我家之门第,不管是翰林词臣,还是军中将校,都只有旁人高攀的份儿。”

&esp;&esp;贾母:“……”

&esp;&esp;薛姨妈笑道:“珩哥儿说得对,论家世只有旁人高攀的份儿,论品貌,也是天仙似的人物,我瞧着大丫头离家这么久,是得好好团聚团聚才是。”

&esp;&esp;贾母笑了笑,说道:“年岁也不小了,不管怎么说,亲事早些定下来为好。”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俗话说,男怕入错行,女怕嫁错郎,总要好好挑选才是。”

&esp;&esp;元春许个什么人家,他其实也无法保证。

&esp;&esp;这谁能保证?

&esp;&esp;京中权贵人家,适龄得几乎没有,小门小户,估计王夫人也看不上。

&esp;&esp;主要一来年龄不小了,年方二九,过了年虚岁都二十了,不是说老姑娘,而是错过最佳婚配之龄,只能挑剩下的了。

&esp;&esp;二来,遍观京城王孙公子,也无入他之眼者。

&esp;&esp;其实,不仅仅是元春,如宝钗今年也有十三岁,再过二年就要订亲,待选一事失败后,也要提前物色,而金玉良缘的风声,估计过了这个年,也该放出去了?

&esp;&esp;贾珩念及此处,转眸看了一眼宝钗,只见脸若梨蕊、身姿丰美的少女,正稍稍侧歪着螓首,凝神静听着他和贾母叙话。

&esp;&esp;这猛地一回头,倒将宝钗杏眸微动,泛起一抹慌乱,再结合着少年方才的“女怕嫁错郎”之语,芳心一跳。

&esp;&esp;这珩大哥,几个意思?

&esp;&esp;贾母闻言,心头松了一口气,又道:“珩哥儿,现在依你这族长的意思,你大姐姐都出宫了,以后她的婚事,你需得帮着留心,家世什么的可不论,但人品、前途总要是好的。”

&esp;&esp;在贾母印象中,贾家老亲的那些年轻子弟,与元春同龄的,不是早早成亲,就是不大合适,贾母一时间也觉得麻爪,因此让贾珩这个在外间做事的帮着留心,也在情理之中。

&esp;&esp;贾珩道:“此事,我会格外留心的。”

&esp;&esp;薛姨妈笑道:“珩哥儿在外面为官作宰的,认识那些有能为的王孙子弟也多一些,比我们这些在内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人,见识广了去。”

&esp;&esp;贾母笑了笑道:“珩哥儿办事儿,那是从来没有差错的。”

&esp;&esp;众人附和说笑着。

&esp;&esp;贾珩面色澹然,端起一旁茶盅,低头品了一口,并不接话。

&esp;&esp;见贾珩面色默然,似不欲深谈,凤姐在一旁岔开话题,又和贾母提及了明日王子腾过生儿一事,众人又是谈笑起来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