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1013章(2 / 2)

&esp;&esp;很多时候就得有个同伴才行,互相支撑着一起走下去,感情才能更深。而且私下里写信口吻如此亲密,还会给臣子一种“只有我们两个天下第一好”的错觉。

&esp;&esp;蒙毅看完信八成就觉得:陛下只跟我一起怀念始皇帝,可见无论是陛下还是先帝都觉得我才是群臣里最亲近的那个。

&esp;&esp;同样的诏书,秦楼桑这个八爪鱼还用在过很多臣子身上。

&esp;&esp;只不过话术会变一变。

&esp;&esp;比如对李斯就是“昔年先帝最为倚重你”“此事难办,托付给旁人朕不放心”“王绾还是不如你懂朕”。

&esp;&esp;到底是秦政亲儿子,甜言蜜语属于继承下来的天赋传统。

&esp;&esp;[宋太祖]把这几句截出来:真是肉麻,难怪一个秦楼桑一个李世民,个个名声都好。

&esp;&esp;两位都是撒娇的一把好手。

&esp;&esp;为了笼络臣子简直脸都不要了。

&esp;&esp;[唐高宗]:我耶耶分明是真情流露!

&esp;&esp;[凤秦史官]:我们二世陛下也是真情流露!

&esp;&esp;[东秦史官]:……你真敢说啊?

&esp;&esp;[北秦史官]:始皇帝陛下和二世陛下还在群里呢。

&esp;&esp;[东秦史官]:不错!我们大秦陛下就是真情流露!

&esp;&esp;众人:……

&esp;&esp;秦朝的史官胆子可真大。

&esp;&esp;[秦始皇]:朕记得魏武帝也会说甜言蜜语,但他名声不佳。

&esp;&esp;凭什么把他儿子的好名声都归功于会笼络臣子?分明就是靠着实打实的功绩,那赵匡胤定然是自己功绩不够,才故意混淆视听。

&esp;&esp;曹操:?

&esp;&esp;你要打击赵匡胤你就精准打击,扯我出来说事干什么?

&esp;&esp;曹操选择拉更多的人下水。

&esp;&esp;[魏武帝]:清雍正,这个也爱对臣子说甜言蜜语,不要光说操的不是。

&esp;&esp;[清雍正]:……朕怎么就甜言蜜语了?

&esp;&esp;“尔等大臣若不负朕,朕再不负尔等”,这不是在表决心吗?这和甜言蜜语有什么关系!

&esp;&esp;他就是这样的人,他说话就这样,他才没有故意说好听话哄人!

&esp;&esp;陈寿发现这群人是真的很擅长把话题扯开,还越扯越偏。

&esp;&esp;[陈寿]:不如还是说一说二世如何收拢六国人心的吧?

&esp;&esp;[汉高祖]:来!快说!

&esp;&esp;刘邦虽然和好兄弟们一起打天下的时候关系特别亲近,但真正坐拥天下之后,多的是人不服气他,造反的就有不少。

&esp;&esp;当然,这里头双方都存在问题。

&esp;&esp;功臣觉得自己受了亏待,刘邦也觉得功臣太过贪心不服管教。

&esp;&esp;事已至此,刘邦就想看看秦二世是怎么解决藩王封地不够乖顺这个问题的。

&esp;&esp;毕竟到他这会儿,其实六国余孽也没有完全断绝。只不过大汉搞分封,有一些六国旧贵得到了裂土封侯的机会而已。

&esp;&esp;比起一口粥都不肯给旧贵施舍的秦朝,汉朝好歹愿意分他们点东西吃。所以六国余孽没有特别大的反弹,更倾向于找机会封侯,也给自己挣一份家业。

&esp;&esp;但刘邦这几年可是收回了不少封地,哪怕是那些藩王造反在先,也多多少少留下了隐患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