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655章(1 / 2)

&esp;&esp;忽然,有一个考官面色一变,小声骂了句脏话。

&esp;&esp;同僚们不明所以地看向他。

&esp;&esp;那考官脸色难看:

&esp;&esp;“这场会试,接受考验的可不止是考生。还有你我,乃至朝中群臣。”

&esp;&esp;面对如此新奇的试卷,能否第一时间反应过来,在阅卷的时候总结出合适的阅卷规则,也是对考官心态和能力的考验。

&esp;&esp;但是显然,他们表现得都不怎么样。

&esp;&esp;还有外头看热闹的群臣,至少跑去劝说皇帝这么搞科举不行的,已经在陛下那里被打上标记,觉得不堪大任了。

&esp;&esp;这也太阴险了。

&esp;&esp;谁能想到一场恩科其实也是对朝野上下的一次考验呢?

&esp;&esp;君王暗中的考核早就已经开始。

&esp;&esp;往深处思考就会发现,恩科已经是不知道第几轮的考验了。

&esp;&esp;考官们齐齐叹气。

&esp;&esp;这个官场真是越来越难混了!

&esp;&esp;顾之禾做好了腾出两百多个岗位的准备,但等放榜之后,他傻眼了。

&esp;&esp;这这这,参考举子过关率也太高了吧?

&esp;&esp;正常会试也就是选个两三百人,然后参加殿试,基本就是排个名,很少会有谁在殿试环节被刷下来。

&esp;&esp;他们这次会试不一样,一口气取用了大几百个。而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以前名不见经传的举子,那些四书五经作得极好的“天才”们,不少都折戟沉沙了。

&esp;&esp;这样的名次放出来,果不其然引起了会试考生的不满。

&esp;&esp;有些考生直接在榜前闹了起来,认定这次会试有问题。试卷有问题这就不说了,大家已经闹过一轮了,现在闹的是考官,他们认为考官有舞弊之嫌。

&esp;&esp;群臣如丧考妣。

&esp;&esp;他们就知道,他们就知道这种考试一定会引出大麻烦。奈何陛下一意孤行,根本不管不顾。

&esp;&esp;现在舞弊的说法深得人心,要怎么解决?哪怕他们并未舞弊,可有些人就是会认定自己的猜测,以后澄清了也没有用。

&esp;&esp;本届的考官们觉得自己真是倒霉透了。

&esp;&esp;但他们不敢露出不满的神色,半年前新帝大开杀戒的往事还历历在目。

&esp;&esp;早朝上。

&esp;&esp;秦政面对群臣委婉的询问,态度八风不动,并不觉得这算什么问题。

&esp;&esp;始皇帝陛下直接反问:

&esp;&esp;“试卷是朕批阅的,朕舞弊?”

&esp;&esp;群臣:……

&esp;&esp;群臣心道陛下您别睁眼说瞎话,谁不知道试卷是两位王爷和考官们一起批改的?您压根没去参与好不好!

&esp;&esp;秦政知道他们在想什么:

&esp;&esp;“太子所为,便是朕所为,懂了吗?”

&esp;&esp;群臣倒吸一口凉气。

&esp;&esp;但是陛下您现在都还没立太子呢!现在是彻底不装了是吗?您果然从一开始就能听见长沙王的心声!

&esp;&esp;桥松嘚瑟地想到:

&esp;&esp;【傻了吧?不仅从一开始就能听见,还从一开始就有前世记忆。你以为你在质疑谁的决定?始皇帝需要你教他做事?】

&esp;&esp;始、始皇帝?

&esp;&esp;架空世界的历史上没有始皇帝这个说法,不过这里的历史上也有个缔造大一统的帝王,只是人家没给自己起类似的称号。

&esp;&esp;但群臣听名称也能知道,始皇帝这个词的含金量。

&esp;&esp;史上第一位皇帝。

&esp;&esp;那么他的功绩和能力,应该与历史上那位差不多。又或者,他本身就是那一位的转世。

&esp;&esp;——陛下当然不是他的转世,但那位的人物原型却是始皇帝陛下。

&esp;&esp;大部分作者写架空,其实很难写得完全架空,也不过是照着现有的历史修改一番而已。

&esp;&esp;群臣下意识又去看九江王。

&esp;&esp;扶苏歪头:

&esp;&esp;“看孤做什么?”

&esp;&esp;桥松:【别看了,这是秦二世。】

&esp;&esp;群臣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&esp;&esp;顾之禾很快回神,出列说道:

&esp;&esp;“即便阅卷者为太子殿下,可学子们恐怕依然难以接受。”

&esp;&esp;主要是落榜的天才太多了,那些人名声极为响亮,他们的落榜难以服众。任谁看到考中的都是名不见经传的,出名的全军覆没了,都会怀疑有猫腻的。

&esp;&esp;这个简单啊,扶苏很擅长应付:

&esp;&esp;“那就把那些天才的试卷公布出来好了,让大家看看天才们考成了什么样。”

&esp;&esp;群臣:……夺笋啊!

&esp;&esp;想也知道他们肯定是考得稀烂,估计里头还有一些因为试题问题心态崩了,根本没写出什么东西来。

&esp;&esp;考卷公布确实会逆转舆论,但也会把问题重新归结到考卷上。本来学子就接受不了新版考卷,你这么搞只会火上浇油。

&esp;&esp;桥松在心里反问:

&esp;&esp;【这不就是祖父和父亲想要的吗?】

&esp;&esp;要是不给他们一点冲击,科举依然还会保持原样。但这样的科举,选的不是实干型的人才,朝廷要那么多死读书的干什么?

&esp;&esp;想要一举颠覆现有的科举体系,就得来点大新闻。闹得越大越好,他们不怕闹大,他们只想来个彻底的变革。

&esp;&esp;扶苏慢悠悠地问道:

&esp;&esp;“科举三年只选两百人,新试一次却选数百人。科举只有读书好的人才能出头,新试有能力的人哪怕偏科都有机会。这天底下,是科举天才多,还是寻常能干者多?”

&esp;&esp;普罗大众只是寻常人,他们可能在某方面有一点才能。新试是在给大众机会,只不过寒窗苦读多年的学子们一时接受不了。

&esp;&esp;等冷静下来他们就会意识到,考新试才是他们最容易出头的方式。

&esp;&esp;群臣沉默许久。

&esp;&esp;有一位大儒颤颤巍巍地问道:

&esp;&esp;“那此前潜心苦读的学子,又该如何自处呢?”

&esp;&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