职位还是太为难他了,他擅长的是结交豪杰,而非治理地方。”
&esp;&esp;俗称,能力不行。
&esp;&esp;“这也是没办法的,治理和结交是两码事。以前没有利益牵扯,各部族自然给大都督面子。如今为了自己的利益,少不得对他生出不满来。”
&esp;&esp;暗示刘渊不懂怎么平衡各部族间的利益争端,因此才会闹出与人争权的事端。
&esp;&esp;“现在出了这样的事情,陛下也要给朝野一个交代。不如就调大都督回京任职,也免得他留在边塞,被旁人记恨中伤。”
&esp;&esp;你不是说你的敌人想积蓄力量对付你吗,那我们为了保护你的安全肯定要把你调回中央的,这都是为了你好。
&esp;&esp;贾南风最终一锤定音:
&esp;&esp;“罚大都督三年俸禄好了,此事便算是揭过。诸位爱卿不如再商议出一个新的京中官职来,这次可得选一个适合大都督的。”
&esp;&esp;中央官吏级别比边郡的高,说出去也不算辱没了刘渊。哪怕级别上是平调,实际上也是升了官。
&esp;&esp;只不过像这类颇受掣肘的升官,属于明升暗贬,叫人有苦说不出。
&esp;&esp;比起直接让刘渊待业在家闭门思过,这种处理方式更不容易落人话柄。罚也没怎么罚,就意思意思扣点钱,还给你升官了呢。
&esp;&esp;传讯兵不懂这些弯弯绕绕。
&esp;&esp;他只觉得哪里不太对,皇后好像说的有道理,又好像话里有话。关键是大都督被调走,他不是很乐意,但皇后也说那是为了大都督的安全着想。
&esp;&esp;传讯兵到底只是个小兵,不敢过多置喙什么。他心里有些惋惜,觉得大都督那样的人就该留在边疆征战,其实都督不怕那些小人的报复的。
&esp;&esp;调令传到匈奴五部。
&esp;&esp;刘渊一听就知道不好。
&esp;&esp;如果只是免职,他还能通过其他藩王的渠道换一个地方任职,继续掌兵,和匈奴眉来眼去。
&esp;&esp;虽然这个位面有了秦氏父子横插一杠,成都王一直在封地待着,没能跑去河北那一块的邺城镇守,也就无法和刘渊勾结。
&esp;&esp;但刘渊寻摸到了别的藩王,比如同在北地的河间王,这也是个不错的合作对象。
&esp;&esp;可惜皇后太狠了,直接让他回京。他好不容易逃出了洛阳,可不能再回去,不然下次想出来还不知道是何年何月。
&esp;&esp;刘渊去试探了一下匈奴五部的口风。
&esp;&esp;他想挑起五部叛乱,跟着他干脆反了晋朝。然而五部态度有些暧昧,觉得现在时机不太合适。
&esp;&esp;别看各地受灾,其实中央并没有伤筋动骨。他们直接和汉人对上,胜算不好说。
&esp;&esp;五部里的聪明人还暗示:
&esp;&esp;“大都督不如回洛阳去打探虚实,看看藩王们是什么态度。”
&esp;&esp;要是能挑拨得晋朝出现内乱,藩王和皇后打起来,就能创造出匈奴反叛的良机。
&esp;&esp;刘渊皱眉想了想:
&esp;&esp;“我只身前往洛阳太冒险了,不如换个策略。”
&esp;&esp;他决定拖延路上的行程,然后在此期间布局,挑唆河间王等藩王作乱。只要没进洛阳,他都有把握半路逃走。
&esp;&esp;这些年他也不是只联络了河间王一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