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523章(2 / 2)

廉的盐卖高价,只能去外头坑人。

&esp;&esp;不懂做生意的范雎麻了。

&esp;&esp;只是一个盐业,就有这么多弯弯绕绕。

&esp;&esp;扶苏意味深长:

&esp;&esp;【看到了吧,如盐这般的必需品,不吃会死人、会没有力气的东西,他们都能拿来谋利。】

&esp;&esp;嬴政皱眉说了一句:

&esp;&esp;“是以重农抑商,不可随意放松。”

&esp;&esp;可他儿子给出了相反的答复:

&esp;&esp;【是以必须将卖盐的资格收归国有,官府定价,不可更改,也不许旁人插手。诸如盐这类物品,都要受朝廷管控,不能像寻常商品一样放任。】

&esp;&esp;卖可以,但不能随便提价。

&esp;&esp;涉及到法度,这就是李斯的主场了。

&esp;&esp;李斯迅速举一反三:

&esp;&esp;“可将盐分为不同档次,最低档次卖给庶民的盐,价格必须定死,不可更改。高一些的好盐可以提价,由商人拿去谋利。”

&esp;&esp;完全不给商人赚钱的机会,商人只会绞尽脑汁地钻漏洞。不如大大方方给他们开一条利润很高的路出来,这样他们就不会费劲去破坏规则了。

&esp;&esp;盐自然是有三六九等的。

&esp;&esp;尤其像井盐这种,杂质的过滤处理对于古人来说非常麻烦。所以经常能分出精细过滤的好盐和粗过滤的普通盐,前者当然是拿来高价卖给贵族了。

&esp;&esp;这样的情况在古代屡见不鲜,到了乱世更是夸张。比如南北朝时期,盐商干脆懒得过滤,直接把毒盐低价卖给庶民,还省一道工序呢。

&esp;&esp;扶苏认同了李斯的提议:

&esp;&esp;【官府规定民盐须得定价多少,且毒性须得低于多少。剩下要卖给贵族的那些,随便他们巧立什么名目去提升价格。说是更纯净也好,吃了延年益寿也罢,左右也不坑庶民的钱。】

&esp;&esp;扶苏暗示众人,其实盐完全可以都是一个纯净度。但卖给贵族的时候,嘴上吹嘘一番,仗着贵族不懂,随意提价。

&esp;&esp;实际上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。

&esp;&esp;就好比后世药店买的维生素片,那种几块钱一瓶的和几十块一瓶的是一样的东西,只不过几十块的打着保健品旗号。

&esp;&esp;而且认真对比的话,就会发现,其实几十块的维生素含量还不如几块的。只是加了点淀粉调了点味,价格就能疯涨数十倍。

&esp;&esp;不过这样的操作不好明说,只能暗示。

&esp;&esp;扶苏很快揭过这个话题:

&esp;&esp;【粮食也是一样的,基础粮价摆在那里不可以擅动。决不允许灾荒时粮商坐地起价,赚灾难钱。】

&esp;&esp;众人听得入神。

&esp;&esp;太子殿下又冷不丁开口了:

&esp;&esp;【商鞅,丰年粮价降低、灾年粮价上涨,光靠律法规定粮价很难操作,也会显得不近人情。除了这个限制手段之外,你可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调控粮价?】

&esp;&esp;还没改名商鞅的公孙鞅顿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在喊自己,赶紧思索起来。

&esp;&esp;很快,他想起来了:

&esp;&esp;“李悝变法时曾经设置过平籴,丰年购粮储存,灾年放出来平抑粮价。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