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直到这次进入沙盒珠模拟的现代。
&esp;&esp;不知道是沙盒珠本身的问题,还是别的情况,反正入目所及的文字全都是简体字,没有被替换成秦隶。
&esp;&esp;语言倒是没变,不然哪怕是进入时就被灌输了新的语言体系,说话时也会非常别扭。
&esp;&esp;可这也导致一个问题。
&esp;&esp;扶苏对着拼音学,拼出了一个简体字的念法。然后他迷茫了,因为在雅言里这个字不是这么念的。
&esp;&esp;扶苏看向阿父:
&esp;&esp;“拼音错了?”
&esp;&esp;始皇顿了顿,他没想到辅导儿子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坎会是这个。
&esp;&esp;四岁的宝宝居然要开始重新学习一门语言,仿佛前面四年都白长了。
&esp;&esp;好吧,前面四年确实不存在来着。
&esp;&esp;始皇思索片刻,忽悠儿子:
&esp;&esp;“这是一门新语言,所有人都必须要学的。阿父现在同你说的是方言,书本学到的是官话,你明白吗?”
&esp;&esp;先秦雅言,勉强算一种方言这样子。
&esp;&esp;扶苏懂了:
&esp;&esp;“我说的方言大家居然都听得懂,看来这边和我们家里说的是同一种方言。”
&esp;&esp;扶苏崽崽恍然大悟,海边城市一定距离他家不远!
&esp;&esp;始皇:……那倒也不一定。
&esp;&esp;就像如今的北方方言,受胡语融合等多个因素的影响,各地方言都差不多,基本能够互相听懂。但其实彼此间距离很远,很多城市压根不挨在一起。
&esp;&esp;这个距离换到南方去就不行了,南方有的地方相邻两个村子都能有两种语言,相邻两座大城就是两个不同的方言体系了。
&esp;&esp;扶苏崽崽没想到自己居然一直说的都是方言,这可不行。他肯定是要学官话的,不学官话的人以后怎么当官呢?
&esp;&esp;说到这里,扶苏发现一件事。
&esp;&esp;小崽崽震惊:
&esp;&esp;“爸爸!”
&esp;&esp;始皇默默看他一眼。
&esp;&esp;小崽崽赶紧改口:
&esp;&esp;“阿父!”
&esp;&esp;始皇颔首:
&esp;&esp;“嗯,怎么了?”
&esp;&esp;小崽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:
&esp;&esp;“我家不是国都吗?为什么国都用的语言会是方言?”
&esp;&esp;始皇遗憾地告诉他:
&esp;&esp;“不是,现在的国都在北边,是以前燕国的都城。”
&esp;&esp;小崽崽看过秦始皇灭六国的故事,更加难以接受了。燕国都被灭了,燕国都城凭什么当国都啊,可恶,他大秦不服。
&esp;&esp;虽然崽崽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大秦太子。
&esp;&esp;可骨子里的潜意识还是存在的,扶苏就是喜欢秦国。
&esp;&esp;好在父亲告诉他,官话和燕国的方言也不一样。既然不是让他学燕语,那他的意见就没有那么大了。
&esp;&esp;扶苏认真地记住了拼音的读写,然后开始一个个记忆文字的拼读。
&esp;&esp;作为一个学过七国文字、熟练掌握雅言和多国语言的超级学霸,再学一门不在话下。本来始皇都想着儿子不想学现代发音也没什么,这也不是必须掌握的技巧。
&esp;&esp;哪怕是考试要考,也顶多小学考一考。等到了中学大学,基本就不怎么能用到拼音了。
&esp;&esp;然而扶苏决不允许自己有不会的:
&esp;&esp;“我可以学!”
&esp;&esp;他是要门门考满分给父亲争光的,怎么能放弃小学的成绩?
&esp;&esp;而且他都偷偷打听到了,成绩特别好的人可以跳级,提前上大学。上完大学就解脱了,扶苏想缩短自己的学习生涯。
&esp;&esp;始皇看他这么积极,也不拦着。
&esp;&esp;想学就学吧,府君也说绝大多数残缺位面别看所处的年代参差不齐,其实他们用的都是繁体字、简体字和现代普通话。
&esp;&esp;因为故事是现代人写的。
&esp;&esp;如果扶苏学会了这些现代知识,以后去了这些位面,哪怕地府光屏出bug不帮忙翻译了,也不至于沦落为语言文字都不通的怪人。
&esp;&esp;始皇干脆也陪着儿子一起学。
&esp;&esp;本来始皇打算的好好的,自己教儿子。现在变成他也要学习了,只能安慰自己共同进步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。
&esp;&esp;拼音不难,聪明好学的父子俩很快就掌握了。就是对照着拼音记忆文字有点麻烦,幸好很多在古代就是同音字的文字,到了现代依旧是同音字。
&esp;&esp;这样一来,记住一个字的音,其他字的也都能反推,顶多声调不同。
&esp;&esp;可惜不是所有同音字都这样的。
&esp;&esp;语言在发展的过程中完成了精简,不仅渐渐摒弃掉了难发的浊音、弹舌音、颤舌音等,还把一些字合并成一个读音了。
&esp;&esp;这些都问题不大,可是以前的同音字变成不同音,就很麻烦了。记性不好的一不小心就会忘了,一股脑跟着同音字学,最后说出来的话奇奇怪怪。
&esp;&esp;扶苏过目不忘,记忆这个倒是不难。但他还是认真地做了笔记分类,弄出了一个家乡“方言”和普通话的对照字典。
&esp;&esp;然后小崽崽郑重地把字典分享给了小伙伴们,说这是他的学霸笔记,借大家抄抄。
&esp;&esp;可惜小伙伴大部分也是学霸,不太用得上。像亮亮一类爱学习的小朋友还掏出了自己做的字典,说他们也做了。
&esp;&esp;扶苏拿过来对比了一下。
&esp;&esp;对比完,小崽崽更迷茫了:
&esp;&esp;“阿父,亮亮的字典怎么和我的不太一样啊!”
&esp;&esp;始皇:……
&esp;&esp;那可不,汉末的语言和秦朝的语言能完全一样吗?虽然都是上古汉语,但中间差了四百多年呢,肯定有不少发音的变化。
&esp;&esp;不过秦汉魏晋还算好的,从南北朝开始就魔改了。
&esp;&esp;南朝有融合南方的金陵雅言,北朝有汉化后的北朝雅言。当时变革还不算剧烈,南北甚至能互相吵架争论谁是雅言正统。
&esp;&esp;可到了五代十国以后,雅言遭受到了极大冲击。尤其是宋朝局势造就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