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攻韩,倒不如直接将那一郡拱手送给秦王。”
&esp;&esp;这样至少秦国不会来找茬。
&esp;&esp;韩王:“那楚王呢?”
&esp;&esp;张平:“楚王盯着吴越,想要吞并这两国,无暇攻韩。”
&esp;&esp;之前韩楚战场被动开放后,两国也没有真的打起来。韩国实在不敢发兵,楚国也想保存实力去打越国。
&esp;&esp;所以到最后,也是玩家在两头打。韩楚互相解决上门的玩家,就当是开战了。
&esp;&esp;韩王让人去请张仪相见:
&esp;&esp;“寡人愿割让一郡,还请秦王手下留情。”
&esp;&esp;张平劝他说现在先给秦王一点甜头,回头秦王这么嚣张,肯定会惹怒其他七国。到时候合纵攻秦,他们会帮韩国收复失地的。
&esp;&esp;这种事情大家经常经历。
&esp;&esp;比如秦国往外扩张打得太猛了,大家就会合纵一下。把秦国打退回函谷关后,吐出之前吞下的地盘。
&esp;&esp;一般这个时候,盟军会让失去地盘的那国拿回属于自己的城池。剩下的大家再瓜分,高高兴兴各回各家。
&esp;&esp;当然也有的时候盟军不讲道理,不把你的失地还给你。但只要加入盟军,并且获胜了,至少都有油水可捞,不至于血本无归。
&esp;&esp;韩王决定等张仪一走,他就去找各国哭诉一番,挑起他们对秦国的仇恨,让合纵再次现世。
&esp;&esp;所以韩王像个小媳妇一样委委屈屈但很爽快地将一郡交出去了,在张仪提议让他亲自前往咸阳拜见秦王、向秦王献上国库并俯首称臣时,他也没拒绝。
&esp;&esp;韩王:没关系,这种事情又不是只有寡人一个人干过!
&esp;&esp;当初秦昭襄王还活着的时候,魏王就跑去秦国朝见过对方。魏王开过先例,他再干一次不丢人,要丢也是魏国先丢。
&esp;&esp;没多久,始皇在新建好的秦王宫中接见了韩王。
&esp;&esp;韩王很上道地以臣属行礼,说韩国愿意成为秦国的附属国。希望秦王高抬贵手,放过韩国。
&esp;&esp;始皇没有说话。
&esp;&esp;他身侧的太子扶苏微笑着问道:
&esp;&esp;“韩王想要保全韩国社稷?”
&esp;&esp;韩王忐忑地点头。
&esp;&esp;这事范蠡熟啊。
&esp;&esp;范蠡站出来劝说道:
&esp;&esp;“吴国不曾灭越,越王卧薪尝胆,反吞吴国。如今韩王又说要称臣,焉知不是想后起直追,以图未来?”
&esp;&esp;当初就是范蠡劝说勾践不要心软,直接灭了吴国的,避免吴王也学越王绝地翻盘。
&esp;&esp;韩王:!!!
&esp;&esp;韩王痛哭流涕:
&esp;&esp;“韩国弱小,哪里有本事翻身呢?”
&esp;&esp;范蠡害我!夫差怎么还没派人来抓他!夫差活该你灭国!
&esp;&esp;太子便劝说父亲:
&esp;&esp;“吴国被灭,皆因吴王放虎归山。既然不愿重蹈覆辙,不如将韩王扣下?”
&esp;&esp;要当附属国那就给点诚意出来,一边说附属一边自己回去继续当韩王,舒舒服服过日子不说,还能私下里联络各国合纵,没有这样的附属道理。
&esp;&esp;始皇深以为然:
&esp;&esp;“昔年各国地位相当时,以公子互相为质,作为牵制。”
&esp;&esp;韩王飞快接口:
&esp;&esp;“臣愿意将公子送来秦国为质!”
&esp;&esp;把儿子送来替他受过,他就可以回去继续当韩王了。要是秦国嫌弃一个公子不够,他也能把所有儿子全送来。
&esp;&esp;始皇嫌弃地补上后半句:
&esp;&esp;“如今韩国为我大秦附属,光送公子自然不够,就让韩王留下为质吧。”
&esp;&esp;韩王:呜呜呜!
&esp;&esp;士兵不顾韩王的抗议,直接把人带下去了。说是邀请韩王在秦国新都住下,实际上就是软禁了起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