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231章(1 / 2)

&esp;&esp;扶苏同意了父亲的判断。

&esp;&esp;随后他又想起蜀汉集团的另一个人:

&esp;&esp;“诸葛亮今年多大了?我记得他仿佛是在荆州隐居的,如今荆州局势莫测,别牵连到他才好。”

&esp;&esp;如此大才,可不能半途夭折。

&esp;&esp;始皇回忆了一下:

&esp;&esp;“他似乎与刘协同龄。”

&esp;&esp;二人同年出生,刘协才十五六岁,孔明和他一般大,还是个小少年呢。

&esp;&esp;扶苏翻开电子版史书看了看:

&esp;&esp;“孔明3岁丧母、8岁丧父,其父原在兖州的泰山郡担任太守。父母双亡之后,叔父诸葛玄负责抚养他们兄弟。”

&esp;&esp;当时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年纪都还小,长兄诸葛瑾游历在外,已经十五岁了,倒是不需要人操心。

&esp;&esp;叔父诸葛玄起初被袁术任命为扬州豫章的太守,然而朝廷派了另一个人接手豫章。他便只好投靠隔壁荆州的刘表,又带着两个孩子去荆州避难。

&esp;&esp;关于诸葛玄的记载,《献帝春秋》和《三国志》的内容存在冲突。前者说诸葛玄会在这两年死于西城居民叛乱,后者则称叔侄三人早就在荆州隐居了。

&esp;&esp;不过诸葛玄应该就是这两年死的没错,他死后诸葛亮带着弟弟在隆中躬耕,和徐庶等人一起游学。

&esp;&esp;现在的时间线还太早,像孔明徐庶一类的大才都还没崭露头角。但汉末乱世已经快结束了,等他们弱冠之时,估计只能入朝给大秦干活了。

&esp;&esp;扶苏翻到了一个新说法:

&esp;&esp;“诸葛亮的父亲是被曹操屠城时所杀,与曹操有血海深仇,于是辅佐刘备和曹操不死不休???”

&esp;&esp;始皇不由侧目:

&esp;&esp;“其父不是早在曹操屠城的四年前就去世了吗?况且诸葛珪是病逝,他所任的泰山郡也不在徐州。”

&esp;&esp;怎么,曹操杀红了眼,连自己兖州的泰山郡也一起屠了是吧?

&esp;&esp;扶苏乐不可支,继续往下翻:

&esp;&esp;“还有一个说法,是说父亲去世之后诸葛亮留在徐州,结果遭逢曹操屠城,只得跟着叔父仓皇逃亡荆州避难。”

&esp;&esp;始皇:……

&esp;&esp;那么问题来了,诸葛亮一家闲得没事为什么要去徐州?他叔父又不在徐州做官。

&esp;&esp;诸葛玄接到侄子之后,是先去的豫章赴任。但豫章太守之位被人抢了,只好再去的荆州。

&esp;&esp;然而无论他怎么跑,曹操屠城和诸葛亮丧父之间都存在四年的时差。从泰山郡到豫章或者荆州,走得再慢都要不了四个月。

&esp;&esp;扶苏收起玩笑:

&esp;&esp;“既然诸葛玄快死了,兄弟二人又要成为无依无靠的小可怜。偏偏他兄长此时还在游学,不像日后那般在江东担任要职。”

&esp;&esp;所以兄弟二人甚至都不好去投奔长兄,只能继续待在隆中种地。

&esp;&esp;好巧不巧,诸葛瑾游学的地点就在中原,他是数年后因为中原战乱才被迫跑去江东避祸的。

&esp;&esp;只要他们把诸葛瑾找到,叫来洛阳给他一个不错的官当。就可以光明正大地以诸葛瑾的名义,将他的两个弟弟接过来。

&esp;&esp;否则诸葛亮考虑到自己长姐嫁在荆州,还是嫁给的当地望族蒯氏子弟,自然会更倾向于留在荆州获得蒯氏的庇佑。

&esp;&esp;始皇听扶苏这么说,便懂了:

&esp;&esp;“你寻到了诸葛瑾的踪迹?”

&esp;&esp;扶苏微笑:

&esp;&esp;“直隶一片太平,朝中又有父亲独掌乾坤。诸葛瑾是个聪明人,自然会确认如今是入朝的好时机,不会继续观望。”

&esp;&esp;此时入朝投身秦司徒门下,才能在新朝建立前攒到一定的资历。若能在秦正登基的路上立下功勋,岂不比坐等对方登基后再入朝要强?

&esp;&esp;诸葛瑾仔细斟酌过后,已经主动来了洛阳城。正在拜访父亲的故交,希望能够得到入朝的推荐。

&esp;&esp;不过诸葛珪的故交不多,倒是诸葛瑾自己学问扎实,偶然得到了朝中名士的青眼,于是推荐到了扶苏这里。

&esp;&esp;扶苏特意过来与父亲说此事。

&esp;&esp;始皇了然:

&esp;&esp;“诸葛玄还建在,先让诸葛瑾担任一个升职较快的小官。等到诸葛玄过世,想来以他的本事应当已经升职了,也足够庇佑两个弟弟。”

&esp;&esp;一来就给人高官厚禄,意图太过明显。诸葛亮太聪明了,最好不要让他看出他们就是冲着他来的。

&esp;&esp;虽然看出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万一大才生出什么逆反心理,认定他们居心叵测,也是个麻烦。

&esp;&esp;毕竟少年时期的孔明还是比较狂傲的,还没有度过中二叛逆期。

&esp;&esp;时间一晃过去了快两年。

&esp;&esp;这两年各地局势变动不大,西凉的战乱倒是平息了。吕布和马腾打了个两败俱伤,底层士卒没死多少,领兵的土匪头子们差不多都死过一轮了,换上了新的首领。

&esp;&esp;马腾死后新推举的盟主能力不足,被吕布更加凶残地打了回去。而后这个联盟就散了,各自为战,被吕布逐一剿灭收服。

&esp;&esp;朝廷一直没有出兵去攻打吕布,这让朝中剩下不知内情的聪明人也猜出了端倪。

&esp;&esp;——吕布这样哪里是自己独自出去打天下的?分明是出去替朝廷平乱的。只不过朝廷不想自己担上骂名,就让吕布出头。

&esp;&esp;估计下一个戏码就是“招安”吕布了。

&esp;&esp;果不其然,朝廷继以校尉之职安抚马超并将之留在直隶统兵之后,又以大将军一职招安了吕布。

&esp;&esp;东汉时期大将军还要位处三公之上。

&esp;&esp;不过到了东汉中后期,一般大将军都是太后封给娘家父兄的。外戚以大将军执政,与太傅、三公合称为五府,是平起平坐还是略高一筹,端看太后手中权柄如何。

&esp;&esp;始皇封的大将军,自然不是这种类型,他也不会让大将军超越三公的品级。

&esp;&esp;毕竟三公里太尉是掌武官的,要是大将军地位比太尉还高,那太尉还玩什么?岂非成了一个笑话?

&esp;&esp;必须要保证太尉是最高武职才行,否则朝廷就乱了套了。便是汉武帝一朝大司马大将军地位最为崇高,也是因为裁撤了太尉,以大司马顶替太尉之职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