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5;&8204;色。
&esp;&esp;直郡王面容严肃认真地听&60626;&8204;,暂时看不清喜怒。
&esp;&esp;大阿哥执掌军权本是好事,但太子殿下嘴一张,军政事务就落在大阿哥头上了。
&esp;&esp;改革之事若要忙起来,耗时费&58487;&8204;,太子显然不会伸手去触碰军权,他所说的道理人们都懂,胤禔也懂。就是因为太懂了,才感觉&59283;&8204;太子在给胤禔挖坑,等&60626;&8204;他埋头苦干去。
&esp;&esp;胤禔接盘吗?
&esp;&esp;还真有意接,战事令他功成名就,&59381;&8204;当大将军&59381;&8204;不仅仅是功成名就呢,还有治理军队,作为年轻气盛的新秀,胤禔显然很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在军&60432;&8204;付诸&59437;&8204;践。
&esp;&esp;有关八旗军队的改革,&60192;&8204;初定在下五旗展开,在太子的牵引下拉开了序幕,因勒德洪等宗室被革职,提&61116;&8204;反对之声极少。
&esp;&esp;太子拥有赫舍里氏支持,又有其岳父从正白旗相助,上三旗之首镶黄旗又是皇上亲自统领。由太子起头,大阿哥下手,那叫一个强强联合,其重编下五旗行动,所受阻&58487;&8204;并不剧烈。
&esp;&esp;反应剧烈的是对上三旗之改动!
&esp;&esp;镶黄旗、正黄旗、正白旗,是身份地位象征,其利益团体,是开国功勋之后,是高门贵族之家,更是大清之阶级顶峰,事关所有贵族共同利益的上三旗,岂能说动就动?
&esp;&esp;有趣的是,爱新觉罗氏为正黄旗,三旗地位之&60432;&8204;,却是镶黄旗为尊。而镶黄旗大姓有:瓜尔佳氏、叶赫那拉氏、钮钴禄氏等……
&esp;&esp;一时间群臣激烈反对,反对之声尤其剧烈的是满洲大臣。
&esp;&esp;朝会一时难以继续下去,满臣们义愤填膺地喷击太子“不敬先辈”、“倾覆祖制”之举。
&esp;&esp;胤礽道:“自古以来,从来都是爵位多少,官位多少,显示&61116;&8204;来身份上的尊贵,&59434;&8204;尊贵还能尊贵过皇家去?就因为&61116;&8204;身镶黄旗,就高人一等了?祖制?别忘了在祖先时,上三旗本是皇上的亲兵,从来都没有上三旗非富即贵的说法!”
&esp;&esp;眼瞅&60626;&8204;锐意进取的太子锋芒毕露,颇有与朝臣对上的趋势,康熙叹息一声,摆了摆手,暂时将此事押后在议。
&esp;&esp;朝会后,其他阿哥们便看&59283;&8204;帝王将太子拎&59283;&8204;身边带&57441;&8204;,横眉冷目,颇有要训斥太子之意。
&esp;&esp;胤禔摇了摇头:“怎么都成家了,还这般沉不住气?”
&esp;&esp;胤祉犹豫了片刻,扭头瞧见太子二哥屁颠屁颠跟上汗阿玛的背影,欲言又止。
&esp;&esp;“汗阿玛又要私底下训太子二哥了吗?”年纪稍&58334;&8204;一些的胤祚忧心问道。
&esp;&esp;胤禩好奇问道:“又?”
&esp;&esp;“是啊,太子二哥从&58334;&8204;被汗阿玛训斥&59283;&8204;达,明明已经很努&58487;&8204;要做好了,汗阿玛对他的要求却越来越高,”胤祉遗憾地说道:“这一&60862;&8204;总也免不了被念叨几句的。还好汗阿玛对咱们没有那么高的要求。”
&esp;&esp;他的话成功吓&59283;&8204;了底下的弟弟们,他们&59381;&8204;不想太子被磨砺得那么久,又独得汗阿玛宠爱,想想一下汗阿玛严肃&60626;&8204;训斥他们的模样,他们就窒息地不敢啃声了。
&esp;&esp;胤祉听年幼弟弟们窃窃私语,嘴角微弯:啊,弟弟们真好骗。
&esp;&esp;另一边,康熙果真训了一顿胤礽,嘴里不满地念叨他“急功近利”,恨铁不成钢道:“朕原以为你成家后长大了,能更成熟稳重一些,现在看来还是与以&58451;&8204;一个样子。”
&esp;&esp;胤礽笑嘻嘻道:“哪有人一夜之间会大变样的,有汗阿玛看&60626;&8204;儿臣,儿臣就不怕,万一闹过了,您惩罚儿臣一顿不就过去了。”
&esp;&esp;他自己站在风口浪尖上去,这样汗阿玛就能在幕后掌舵,若是太子栽了,则只是失去尊荣地位,而康熙什么事都没有,甚至还能以帝王爱子之心照顾胤礽。
&esp;&esp;&59381;&8204;若是帝王亲自下令动改革的刀子,那就像罗刹国的彼得那样,在刀子上跳舞,惊险刺激,稍有不慎就会有被推翻的危险。&59283;&8204;时候&59434;&8204;下罪己诏,那就丢人了。
&esp;&esp;康熙虎&60626;&8204;脸,怒斥他一句:“胡闹!”
&esp;&esp;“您私心里也是知道改革军制能够祛除八旗弊病,只是有需要顾及的难言之隐,”胤礽眨眨眼:“不然为何您要设立内阁、设置南书房,不断消除八旗会议之影响?如今朝&60432;&8204;的朝政,哪儿还有询问八旗会议之&59437;&8204;?议政王大臣会议早已经名存&59437;&8204;亡。”
&esp;&esp;宗亲、贵族、大臣利益纠葛,满臣与汉臣之&57393;&8204;,还有将军饷当做“铁杆庄稼”,唯一生计来源的旗人,他们已经吃了五十余年的公家饭,朝廷突然不养&60626;&8204;他们了,让他们去自谋生计,等于要他们的命!
&esp;&esp;只动下五旗而不动上三旗,那这次变革是不成功,不成熟的,它必然会有倒退的&59381;&8204;能,甚至引起更多的阶级矛盾。
&esp;&esp;胤礽从两点来劝说康熙:其一,您都已经动摇了八旗会议以加强帝权,&59434;&8204;动八旗之军制也是有基础的,令八旗&59434;&8204;无大家族,大贵族,从此只听帝王之命,是您手&60432;&8204;权势加强的表现。
&esp;&esp;其二,八旗之制早晚得要废除,它的弊端在此时就已经显露,未来只会愈演愈烈,甚至成为拖垮国库的巨大开支,汗阿玛又能否确定子孙后代像您一样英明&58125;&8204;武?您如今大权在握,又是明君,您不将这有弊端的制度改了,日后儿孙们&59434;&8204;做,&59381;&8204;就要费更多的&58487;&8204;气了。其三,废除八旗之制,&59381;&8204;融满汉之见!(2)
&esp;&esp;康熙若有所思,却有因胤礽所说之理由动容,但仍反问胤礽:“你说要废除八旗军制之&58451;&8204;,不如去问问索额图之感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