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然而公孙策却叹了口气,脸上的愁苦比刚才还要明显,“富相公据理力争,可是官家……”
&esp;&esp;唉,官家实在是不争气啊。
&esp;&esp;富相公带着辽国使臣一同回汴京,并上奏官家不可答应辽国的无礼要求,国书只需写增岁币多少多少,“献”或“纳”万万不行。
&esp;&esp;但是官家讲和心切,不顾富相公辛辛苦苦争来的颜面,愣是准了输送岁币时称“纳”。
&esp;&esp;如果辽国那边说不改措辞就立刻发兵的话官家这般还可以辩驳几句,问题是富相公已经严词拒绝辽人的无礼要求,官家还这麽上赶着是生怕辽人不知道他们大宋有多好欺负?
&esp;&esp;大概富相公也清楚他们官家是什麽人,在再次出使辽国签订契书的路上越想越不对劲,和副使商量了一下打开国书查看,发现上面明晃晃的“纳”後气的险些吐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