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智的。圣人可向回纥部落许诺,准许他们建立回纥汗国,尽拥匈奴故地。但必须年年向大唐进贡优质马匹,貂皮。”
&esp;&esp;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。
&esp;&esp;在历史上的天宝年间,回纥是大唐名义上的藩属,虽然接受册封,但回纥在政治、军事上,完全自主。
&esp;&esp;所以安史之乱的时候,回纥也想从大唐捞一些利益。
&esp;&esp;鉴于历史上与回纥关系总体还算融洽,李瑄不会建议李隆基对回纥动武。
&esp;&esp;“突厥一直死灰复燃,一遇变故,便寇我边境,夺我百姓,窥我财物。回纥如果建国,是否会和突厥一样,见利忘义?”
&esp;&esp;李隆基担忧这一点。
&esp;&esp;自开元二十九年,吐蕃在廓州达化县屠城以来,李隆基就对吐蕃恨之入骨,不再相信吐蕃所谓的“舅甥之好”。
&esp;&esp;吐蕃一直是李隆基心腹大患。他的战略,也是以对付吐蕃为主。
&esp;&esp;“圣人不必多虑,回纥即便建国,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势。自古西域是草原的羽翼,只要我大唐牢牢把握住这双羽翼,回纥就会被锁死在草原与大漠,我们再拉拢一些草原其他部落,用以制衡。回纥一旦有异心,数路兵马同出,顷复间将其覆灭。”
&esp;&esp;李瑄将战略方向,禀明李隆基。
&esp;&esp;当然,如果大唐失去西域,对草原的钳制,便不复存在。
&esp;&esp;“善!”
&esp;&esp;李隆基的心中一下明朗。
&esp;&esp;“一个月前,安西都护府上书,远隔重山,一个叫大食的国家,不断东扩。原本属于大唐藩属的昭武九姓,先后臣服于大食,现在欲要笼络西域诸国。七郎怎么看待?”
&esp;&esp;本不该问李瑄这些,但李瑄提到西域,李隆基尝试询问一番。
&esp;&esp;他准备下诏让安西副都护和王忠嗣回京,为他讲述往大食去的里程详细。
&esp;&esp;“臣结识过大食商人,对大食有些浅薄了解。大食国土广袤,横跨海洋,直至欧罗巴的疆土……但是近年来,大食国内有两个派系争斗,不死不休,已无心东扩,暂不用担心大食……”
&esp;&esp;李瑄向李隆基讲说道。
&esp;&esp;现在的大食为白衣大食。
&esp;&esp;等过几年,强悍的黑衣大食才会建立。
&esp;&esp;看李隆基还是有些不了解的样子。
&esp;&esp;李瑄索性着重向李隆基介绍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、拜占庭帝国伊苏里亚王朝、法兰克王国墨洛温王朝,和他们所信奉的宗教、特点。
&esp;&esp;这些新奇,李隆基听得入迷。
&esp;&esp;“待吐蕃臣服,可重兵陈于西域,与大食争昭武九姓之地,重建波斯都督府,彻底统治西域,将大唐和圣人您的威名,传至四海!”
&esp;&esp;最后,李瑄向李隆基画大饼,使李隆基热血沸腾。
&esp;&esp;仿佛回到数十年前,他带领五百死士,铲除韦后的时候。
&esp;&esp;他没想到李瑄连域外之事,都知之甚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