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然而现在,没人提种粮食的事儿了。
&esp;&esp;中南半岛以及南洋的开发,大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。
&esp;&esp;事实上,中国从古至今很少缺过粮食。
&esp;&esp;出问题也不是因为粮食总量不够吃,真正的问题在分配端。
&esp;&esp;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。
&esp;&esp;就是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。
&esp;&esp;现在大明的分配端没有问题,粮食是真的不缺。
&esp;&esp;否则也不会大力推广棉花、桑树、茶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。
&esp;&esp;现在开展种植草药,也完全没有问题。
&esp;&esp;陈景恪继续说道:“至于成本,其实真正需要朝廷投入的,就只有前期启动。”
&esp;&esp;“等到医疗体系步入正规,就不需要朝廷再投入一文钱了。”
&esp;&esp;朝廷只需要把村医培训出来,给他们安排好工作就可以了。
&esp;&esp;后续,药农把药种植出来,商人前来采购,然后运送到天下各地的药材市场出售。
&esp;&esp;村医根据村子的需求,去采购药材。
&esp;&esp;买药的钱,自然是村民平时看病的医药费里出。
&esp;&esp;在这个过程中,朝廷其实是不需要出钱的。
&esp;&esp;听到这里,邱广安也不得不承认,这个计划真的有可行性。
&esp;&esp;当下也不再反对,说道:
&esp;&esp;“试试也好,如果真能建成你说的医疗体系,也是旷世之功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心想,只是试试就完了吗?那我这番话岂不是白说了。
&esp;&esp;“怎么样,有没有兴趣负责此事?这可是旷世之功啊。”
&esp;&esp;邱广安愣了一下,然后苦笑道:“你还真是……周王呢?此事不应该他负责吗?”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周王志不在此,他只负责研究医术培养医生,别的不想管。”
&esp;&esp;邱广安并没有直接答应,而是说道:“我需要考虑考虑。”
&esp;&esp;陈景恪也没有强迫,说道:
&esp;&esp;“此时不着急,估计要到后年才会正式开始,你有的是时间考虑。”
&esp;&esp;正事至此告一段落,接下来三人就闲聊了起来。
&esp;&esp;没一会儿仆人通知可以开饭了,三人酒足饭饱之后各自离开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七天后朱元璋和马娘娘突然返回洛阳,并带回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消息:
&esp;&esp;“在南洋的东南方向,发现了一座巨型岛屿,疑似一块全新的大陆。”
&esp;&esp;第369章 澳洲?炎洲!
&esp;&esp;经过几个月的准备,铜字模终于打造好,覆盖主要城市的运输线路也初步铺设完成。
&esp;&esp;大明第一份报纸在千呼万唤中走下了印刷台。
&esp;&esp;朱雄英和陈景恪两人,一起出席了这重要的时刻。
&esp;&esp;拿起一份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,陈景恪心中感慨万千。
&esp;&esp;又一样前世常见的东西,被弄出来了。
&esp;&esp;朱雄英就没有那么多悲春伤秋了,他也拿起一份翻看起来。
&esp;&esp;因为是周报,所以量是非常足的,共计有十大张纸的内容。
&esp;&esp;第一篇文章是介绍周报的性质的,末尾是一份征稿通知。
&esp;&esp;所有人都可以给周报投稿,会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审稿,被选中就可以免费在报纸上刊登。
&esp;&esp;还特意强调,是免费刊登,不要投稿人一文钱。
&esp;&esp;投稿人只需要自付邮费,把文章寄过来就可以了。
&esp;&esp;这要是放在前世,绝对会被唾沫喷死。
&esp;&esp;咋,刊登我们的文章,不给我们稿费,还想让我们出钱?
&esp;&esp;然而,在这个时代,这就是妥妥的良心。
&esp;&esp;要知道,在这个年代出书,基本都是自费。
&esp;&esp;赚不赚钱反倒是其次,最重要的是自己的作品能发表,能被更多人看到,能扬名天下。
&esp;&esp;当然,也有人为了赚钱写书,为数还不少。
&esp;&esp;只是这种人要么是名士大儒,写出来的文章水平很高,大家争相传阅。
&esp;&esp;要么就是一些文人,匿名写一些上不得台面的玩意。
&esp;&esp;比如某瓶梅。
&esp;&esp;不论多少人吹捧这本书,都无法掩盖一个现实,它的作者不敢署真正的名字。
&esp;&esp;现在有一个面向全国的平台,愿意刊载你的文章,不收你的钱就已经是大善人了,你还好意思要润笔费?
&esp;&esp;陈景恪自然知道前世的规矩,可前世是前世,现在是现在。
&esp;&esp;他并没有生搬硬套前世的规矩。
&esp;&esp;不收投稿人的钱,已经是他有良心了。
&esp;&esp;话说回来,如果真发稿费,反而不方便投稿。
&esp;&esp;在没有银行转账的年代,如何给外地投稿人付款就成了问题。
&esp;&esp;通过信封邮寄?
&esp;&esp;别闹了,那是嫌信丢的不够多。
&esp;&esp;所以,不收费方便你我他。
&esp;&esp;第二篇文章是摘录老朱对吏治的看法,突出一个杀气腾腾。
&esp;&esp;第三篇是朱标写的,对新政的态度。说白了就是表决心,坚持新政一百年不变。
&esp;&esp;第四篇是朱雄英的,回顾了过往的历史,然后展望未来,构建一个大一统的大华夏政权。
&esp;&esp;第五篇就是陈景恪的,标题为大同世界。
&esp;&esp;详细阐述了大同世界的构想,并公布了一个标准。
&esp;&esp;物资充沛、精神富足、人人平等、法治文明等等。
&esp;&esp;在大同思想这本书里,他对大同世界的描述是人人如龙。
&esp;&esp;但这个改变太宽泛了,单拎出来还是需要具体一点才更容易让人理解。
&esp;&esp;然后他还逐条讲解了这些标准,物资充沛包括衣食住行、医疗等方面。
&esp;&esp;人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