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这样简单且简陋的计划,古代的官吏应该能执行的吧?
&esp;&esp;被李善长和徐达这么一解析,他才知道自己又想当然了。
&esp;&esp;他太高估这个时代行政系统的能力了。
&esp;&esp;不是个人的能力,是行政系统的能力。
&esp;&esp;这个年代的行政系统,就只有两个职能,安民和收税。
&esp;&esp;架构也完全是为这两个任务而设。
&esp;&esp;这样的行政体系,如何低估它的能力都不为过。
&esp;&esp;就拿基建来说。
&esp;&esp;前世每一个地方政府,都在不遗余力的修桥铺路、建设水利设施,搞各种基建。
&esp;&esp;大家见的太多了,下意识的认为这是官僚的基本素质。
&esp;&esp;甚至有人会认为,这是为了方便贪钱什么的。
&esp;&esp;然而,这些公共设施是否方便了大家的出行?
&esp;&esp;我们都是受益者。
&esp;&esp;事实上,这是我国的行政体系要求他们这么做的。
&esp;&esp;全世界不敢说只有我们会这么要求官吏,但大部分国家的行政系统,都没有这方面的要求。
&esp;&esp;历史上确实出现过不少有作为的官吏,修桥铺路,建设水利设施等等。
&esp;&esp;但这些成绩是官吏个人能力的体现,不是行政系统对他们的要求。
&esp;&esp;这其中的区别是非常大的。
&esp;&esp;行政系统要求他们去做,所有的官僚都会去做,会变成普遍行为。
&esp;&esp;就比如前世的大规模基建。
&esp;&esp;行政系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,愿意这么做的官僚凤毛麟角。
&esp;&esp;培训官僚的系统,也不会教他们这些东西。
&esp;&esp;不要求他们这么做,也不教他们这些东西,他们又怎么会去做?
&esp;&esp;翻一翻历史书就知道,几千年历史,愿意在基建上下功夫的官吏有几个?
&esp;&esp;正因为少,一旦有人这么做了才会被历史记录下来,被后人赞颂。
&esp;&esp;至此陈景恪才明白,自己的这份计划,对古代的行政系统意味着什么。
&esp;&esp;想要实施这项计划,就要对行政体系进行重塑。
&esp;&esp;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,他也在想办法补救。
&esp;&esp;然后一个词情不自禁的浮现在脑海里,特区。
&esp;&esp;先划分一个区域当试点,成功之后还可以作为教学区,系统的培养新型官吏。
&esp;&esp;不过此事还不着急,事情要一点一点来。
&esp;&esp;先把工作计划落实了再说。
&esp;&esp;而且关于特区计划,他也只是有了一个想法,具体怎么做还需要仔细考虑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对于地方官吏的要求不能太高,朝廷要主动降低计划的复杂性和难度。
&esp;&esp;但对于内阁成员来说就不一样了。
&esp;&esp;他们必须全面理解这份政府工作计划,并为后续的全面实施做准备。
&esp;&esp;对于邱广安他们来说,要学的还有很多。
&esp;&esp;或者说,基本相当于是重头开始学了。
&esp;&esp;陈景恪教他们统筹协调全国资源,徐达和李善长教他们如何去实现。
&esp;&esp;教学生有多考验人的脾气,只有干过的才知道。
&esp;&esp;陈景恪和徐达还好,他们性格本来就比较内敛,尽管有时候很上头,还是能克制住的。
&esp;&esp;李善长就不一样了,他本就自视甚高缺少容人之量。
&esp;&esp;虽然经历种种波折之后有所改善,但正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。
&esp;&esp;一开始他还能强行控制脾气,后来就忍不住了,开始发挥毒舌本能。
&esp;&esp;把内阁一众成员喷的瑟瑟发抖。
&esp;&esp;换成以前,大家早就撂挑子不干了。
&esp;&esp;老子不学也不受你这个气。
&esp;&esp;然而,李善长是真的在用心教,没有丝毫藏私,也无关争权夺利。
&esp;&esp;生气也不是故意羞辱他们,而是本性使然。
&esp;&esp;所以,即便被喷的很不爽,他们也还是很感激。
&esp;&esp;毕竟这种东西别处是真的学不来。
&esp;&esp;有人说三代才能出贵族,这话陈景恪不敢苟同。
&esp;&esp;从小接受良好教育,人人都是贵族。
&esp;&esp;但三代才能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,这话陈景恪现在非常认同。
&esp;&esp;大局观、对事物的认知、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等等。
&esp;&esp;这些东西不是学校能教的,全靠家族长辈言传身教。
&esp;&esp;还有就是关系网,也是靠家族世代积累。
&esp;&esp;比如,各国外交官之间会经常举办聚会,只有他们的子弟才能参加。
&esp;&esp;还没有从政的时候,他们就已经互相认识了。
&esp;&esp;将来从政,这些关系网都是可以利用的。
&esp;&esp;这种优势,是普通人学不来的。
&esp;&esp;优秀的外交官基本都是世袭,原因就在这里。
&esp;&esp;宋明中间隔着一个元朝,官僚体系的传承,在一定程度上是中断过的。
&esp;&esp;大明的开国勋贵,大多都是普通人出身。
&esp;&esp;所谓官宦之家出身的,其实也基本都是底层官吏。
&esp;&esp;所以,大明开国集团,在大局观等方面,是远不如秦汉隋唐的。
&esp;&esp;说他们是个草台班子都不为过。
&esp;&esp;李善长和徐达的能力,也是经过几十年磨砺,一点点总结出来的。
&esp;&esp;这种能力一般只会传给子孙。
&esp;&esp;现在他们无私的传给毫不相干的人,那是天大的恩德。
&esp;&esp;挨喷又咋了?
&esp;&esp;换成以前想挨喷,还没这个机会呢。
&esp;&esp;事实上,朱标也派出自己的心腹,跟在两人身边学习。
&esp;&esp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