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多少了解。
&esp;&esp;只以为还是儒家幻想出来的那个,自然是很不以为然。
&esp;&esp;陈景恪也没有解释太多,他愿意听就听,不愿意他就算。
&esp;&esp;如果他不听,那就等大同思想完善之后,再对法治思想进行修正。
&esp;&esp;本来还想邀请他,去洛下书院那边开一家法学院的,现在想想还是算了。
&esp;&esp;等以后再说吧。
&esp;&esp;-----------------
&esp;&esp;对朱元璋禅位之事,百姓表现的很淡定。
&esp;&esp;官僚集团虽然震惊,但更多是朱元璋禅位引起的。
&esp;&esp;对于自己的职务,大家反倒不太担心。
&esp;&esp;前面已经说过,太子不是第一次监国,大家早就是熟人了。
&esp;&esp;父子共用一套班子的好处就在这。
&esp;&esp;除了极个别位置需要动,大部分人依然该干啥干啥。
&esp;&esp;确保了政权的稳定交接。
&esp;&esp;就算被波及到退居二线,问题也不大,早晚有复起的机会。
&esp;&esp;实在不行,就回家培养传人。
&esp;&esp;而且仔细说起来,对于朱元璋的禅位,官僚集团是乐见其成的。
&esp;&esp;朱标或许不是真仁厚,但老朱是真残暴。
&esp;&esp;相比起来,朱标当皇帝大家的日子会好过许多。
&esp;&esp;而且老朱在这个时候禅位,也着实让文官集团对他的印象改观了不少。
&esp;&esp;上古圣王不就是主动禅位给继承人吗。
&esp;&esp;他的这个举动,暗合圣王之道。
&esp;&esp;大明大兴不远矣。
&esp;&esp;虽然朱元璋并不相信什么圣王之道,但被人这么夸奖总归是一件开心的事情。
&esp;&esp;相比起来,勋贵集团反而是最担心的。
&esp;&esp;他们和朱元璋的捆绑更深,一朝天子一朝臣,太子继位会不会动勋贵的利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