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;&esp;永和县主李太平听闻此诗,眼眸中满是喜爱与羡慕。
&esp;&esp;“赵洵,你这诗作的真是绝了,本县主很是喜欢。”
&esp;&esp;李太平是个直来直去的性子,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来不扭扭捏捏而会清楚的表达出来。
&esp;&esp;“多谢县主殿下夸奖。”
&esp;&esp;赵洵微微颔首示意。
&esp;&esp;便在此时,赵洵猛然间觉得自己周身穴位似被一股真气贯通一般,身体下意识的一阵颤栗。
&esp;&esp;这感觉和他在章敬寺时如此的相像。
&esp;&esp;是浩然气!
&esp;&esp;如果说一次是巧合,两次的话就绝对是有故事了。
&esp;&esp;如果赵洵没有猜错的话,他只要吟诵出上佳的诗词,就会催动隐藏在识海之中的浩然气贯穿全身。
&esp;&esp;上一次在章敬寺与东越剑客搏斗,赵洵就是靠着迸发出的浩然气最终转危为安战胜对手。这一次虽然没有性命之忧,可也算是出了风头。
&esp;&esp;浩然气和诗词联系在一起?
&esp;&esp;得到这个结论后赵洵十分的兴奋。
&esp;&esp;如果说武学修为靠的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和实战中的临阵突破的话,文道儒修更多靠的却是冥想和感悟。
&esp;&esp;赵洵有如此多的诗词储备,还发愁不能在文修上有所建树吗?
&esp;&esp;如果说《文宗初识悟感》是一个引子的话,那么诗词便是赵洵与浩然书院、浩然气之间的连接。
&esp;&esp;只要这个连接贯通了,他就可能在文道修为上有提升。
&esp;&esp;“赵洵,你没事吧?”
&esp;&esp;“赵公子?赵公子?”
&esp;&esp;在众人的惊呼声中,赵洵渐渐从思绪之中抽离出来,恢复到了镇静的状态。
&esp;&esp;“县主殿下,各位兄台,赵某没事,多谢关心。”
&esp;&esp;这话骗的了别人,却骗不了贾兴文。
&esp;&esp;他双目中闪过一抹忧色,却没有多说什么。
&esp;&esp;这种场合实在不宜过多表露。
&esp;&esp;等回到了不良人衙门再说也不迟。
&esp;&esp;“这就好。”
&esp;&esp;李太平松了一口气道:“你这诗作的极好,本县主很是喜欢。一月后的曲江诗会你可一定要参加,让那些自傲不凡的人瞧瞧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才子。
&esp;&esp;“呃,这个”
&esp;&esp;赵洵面露难色。
&esp;&esp;“怎么,你不愿意去?”
&esp;&esp;“那倒是没有。不过小臣担心会影响办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