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62章(2 / 2)

,毕竟还是没有重蹈奉德十五年的覆辙。

&esp;&esp;兵部户部拉拉扯扯归拉拉扯扯,没别人好信儿往里掺合;

&esp;&esp;经过事儿的都把自己手底下的年轻人管严实了,捆在谁敢多嘴就打断谁的腿。

&esp;&esp;惠亲王提议北伐的那一次,可是开国后先帝贬官的最高潮。

&esp;&esp;虽然前面也断断续续把开国老臣们都送下去了,但至少没有过这么猛烈的。

&esp;&esp;结果到了那年,头部的那群被一揽子打包送走了,幸存的也被沈少傅在小皇帝登基后收割了个干净。

&esp;&esp;想想,光是顶着个“少傅”的名头都能权倾朝野……

&esp;&esp;抛开作为帝师的加成不谈,是不是多少也能看出,前面实在是没人了?

&esp;&esp;崇礼年的清正吏治,实际上是先帝和老天爷开的一个血腥的玩笑:

&esp;&esp;不好的都杀了都扔了,剩下的自然就是看着顺眼的。

&esp;&esp;上面的位置一空出来,下面的新人又有了干劲,各个都在拼命给朝廷拉磨以求上进。

&esp;&esp;用鹿慈英的话来说就是:

&esp;&esp;“万事万物刚刚生发出来,方兴未艾之时,没有不好的。”

&esp;&esp;如果说奉德初年的朝廷是一片没什么植被的沃野,处处都能焕发生机;

&esp;&esp;那么自崇礼以来,朝廷则是被先帝和沈帝师接力割过的韭菜地。

&esp;&esp;虽然肃穆规整了许多,到底还是被强迫进入了第二春,长势喜人。

&esp;&esp;崇礼元年加开恩科,说是新帝爱民如子要多给天下学子一个机会,实际上也是朝中缺人缺的一塌糊涂的体现。

&esp;&esp;幸存的朝臣大多身兼多职,虽然俸禄也有补偿,但到底不是长久之计。

&esp;&esp;王霦理亏着,虚心求问余桓此次秋季备战到底要筹多少军费。

&esp;&esp;余桓见身边没有两个小辈看着,也不端架子了:

&esp;&esp;“敞开天窗说亮话。你直接说吧,眼下能动用的有多少?”

&esp;&esp;这是要连碗一起要端走?

&esp;&esp;王霦咬咬牙,回忆着小皇帝的表情平复了一下心境,还是伸出两根手指。

&esp;&esp;“两百万两?”

&esp;&esp;余桓皱眉。

&esp;&esp;如果只有这么多,能拨给兵部的就更有限。若要备一场大战,恐怕十分捉襟见肘……

&esp;&esp;王霦看着他,神态里不知为什么带了些心虚:

&esp;&esp;“……两千万两。”

&esp;&esp;“……”

&esp;&esp;余桓克制住自己再去抓这位老同僚的领子的冲动。

&esp;&esp;“这是没钱???你跟我说这是没钱???”

&esp;&esp;余尚书虽吼得大声,却掩盖不住语气里的喜意。

&esp;&esp;这下不用担心了。

&esp;&esp;王霦在朝堂上,在皇帝面前卖了那么多天惨,小皇帝也一声不吭,他还真以为是国库周转不过来,实在为难。

&esp;&esp;为此他还回去确认了百八十遍情报,唯恐是自己小题大做给社稷添了不该添的乱。

&esp;&esp;白蓉镜每天都能看见自家尚书坐在正堂对着庭院叹气,念念有词,细听就是什么问心无愧为国为民的话。

&esp;&esp;堂堂正二品的朝廷大员,居然沦落到自己催眠自己,才敢第二天还去早朝上哭。

&esp;&esp;余桓猛拍王霦的肩膀,好像这一刻二人又成了无比要好的兄弟。

&esp;&esp;“王珀光啊王珀光,看不出你平时那副小家子气样,攒钱还是挺有一手的嘛!”

&esp;&esp;王霦打开他的手:

&esp;&esp;“别来这套。”

&esp;&esp;“有是有,但该给你多少还是多少,一两都不能多。”

&esp;&esp;小皇帝让他们自己商议是客气话,最后他们还是得给个方案出来,端到御前审过。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