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沈厌卿立刻伸手去捂姜孚的嘴:
&esp;&esp;“不可乱说话!”
&esp;&esp;姜孚嘴被封着,眨了眨眼,往后缩了一下。
&esp;&esp;小皇帝维持着浅浅的笑,从帝师手里的帕子中拿过那只蓝玉耳坠。
&esp;&esp;他只看一眼,就觉得心中刺痛一下,又接着一阵温软熨贴。
&esp;&esp;他轻声道:
&esp;&esp;“您为我杀了他……”
&esp;&esp;“但这一次,不会再有人逼您去选择了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当今圣上的同胞兄弟,先帝的儿子们,名字多只有一个字。
&esp;&esp;唯独三皇子惠王姜十佩,取了“十佩”两个字。
&esp;&esp;据说这是因为惠王在其母妃恩宠最盛时出生,先帝一高兴,就让出了一部分取名的权力。
&esp;&esp;那时还没开国,惠王的母亲也只能称一声“秦夫人”,算是妾室。
&esp;&esp;好在先帝丧妻后始终没有续弦,因此秦夫人的地位与正妻也没什么分别。
&esp;&esp;秦夫人听了先帝的话,抱着新生的儿子,想了又想,想了又想。
&esp;&esp;一想就是九个月,这期间关乎惠王名姓的文书都只能简单记个“姜三”,十分不便。
&esp;&esp;但先帝是个说话算话的,果然没有着急,只是偶尔提提建议:
&esp;&esp;这个字好,这个字也不错,或者这个呢……
&esp;&esp;秦夫人只蹙着眉,终日若有所思。
&esp;&esp;她是大世家出身,读书很多,又有才情,自然要为自己的孩子取一个好名字。
&esp;&esp;终于在某一日,她向先帝说了两个字。
&esp;&esp;正是傍晚,天气热,都坐在院子里乘凉。
&esp;&esp;她斜斜倚在石桌上,桌面凉快,冰着皮肤,令她觉得很愉快。
&esp;&esp;“’十佩‘……怎么样?”
&esp;&esp;先帝走神看着草里乱蹦的蛐蛐儿,没听清:
&esp;&esp;“什么?”
&esp;&esp;秦夫人也不恼,弯着眉眼朝他笑:
&esp;&esp;“我说给小宝起名。”
&esp;&esp;“就叫’姜十佩‘如何?”
&esp;&esp;“我听说古代的君子,腰间都挂长长的玉组。”
&esp;&esp;“他们的品德也像那些玉一样,又温润又好。”
&esp;&esp;“十是个圆满的数,佩字又自带些修身的意味。”
&esp;&esp;“给小宝起这样一个名字,期望他以后也能做那样的君子,怎么样?”
&esp;&esp;先帝想了又想,想了又想。
&esp;&esp;“好听,合适。”
&esp;&esp;他点头。
&esp;&esp;三皇子的母家听说了这件事,立刻就送来了如秦夫人所说的那样的玉组。
&esp;&esp;十块玉佩,片片不同。
&esp;&esp;质地工艺都是最最上乘,无处不显着他们对这孩子的重视。
&esp;&esp;先帝当时正是艰苦创业的时候,就是把手伸到自己所有下属兜里掏一遍,也拿不出这么多钱。
&esp;&esp;一见了这东西,更是不得不对秦夫人更好些。
&esp;&esp;但秦家也知道适可而止,只插手过这一次,此后姜十佩的日子都在跟着亲爹东跑西颠中度过。
&esp;&esp;三岁前不晓事,苦是一点也没有少吃。
&esp;&esp;好在母亲用心呵护,上面的兄长也关爱他,总算是安安稳稳长大。
&esp;&esp;到了三岁这年,先帝成功拯救天下了,当上天下共主了,立刻就给自己的儿子们挨个封王。
&esp;&esp;三皇子绷着小脸,站得笔直,接过自己的印信。
&esp;&esp;封号是一个“惠”字。
&esp;&esp;什么叫“惠”呢?
&esp;&esp;姜十佩认真想着。
&esp;&esp;他认字时,先生与他念过一句“惠风和畅”。
&esp;&esp;风柔和,温暖,又舒适,让人觉得愉快欣悦……
&esp;&esp;这就是父皇对他的期望吗?
&esp;&esp;此后三皇子称王立府,招揽门客,一一去结交那些朝臣。
&esp;&esp;虽然不可结党,但以后无论是站在台阶上面还是下面,总还得认识这些人。
&esp;&esp;以前的秦夫人,如今的秦贵妃,母家势力比他们想象的都大。
&esp;&esp;光是表面上,就有几十个秦姓及秦家姻亲在朝;
&esp;&esp;若是深挖,算上一堆师生知交亲朋好友……
&esp;&esp;那可就海了去了。
&esp;&esp;这些人站在早朝上一天,就是在向先帝施压一天。
&esp;&esp;先帝头疼的要命,又管不了。
&esp;&esp;——打天下的时候拿了人家的钱了,怎么能不回报呢!
&esp;&esp;可是,再回报,天下都要回报到秦家手里去了……
&esp;&esp;先帝前半生英明神武料事如神战无不胜,后半生都在忙着跟这堆姓秦的不姓秦的扯些鸡毛蒜皮的破事。
&esp;&esp;好在他的另一手布置尚有效果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奉德十一年,惠王力排众议,将出身不佳的明子礼聘为门客。
&esp;&esp;据传,惠王亲手斩断腰间的玉组,取了一块水蓝色的玉佩,递进明子礼手中。
&esp;&esp;作为首席身份之据。
&esp;&esp;第50章
&esp;&esp;明子礼曾问:
&esp;&esp;“殿下的十块玉佩形成一组, 应着殿下的名字,怎么可以拆开来分给我呢?”
&esp;&esp;姜十佩答他:
&esp;&esp;“我既给了先生,就绝不会反悔收回。”
&esp;&esp;“至于旁的……只要先生常伴我身边, 不就算是没有分开么?”
&esp;&esp;现在想来,名字多少是定了人一生的命数的。
&esp;&esp;既取了“十”这个圆满的意思, 却自斩为“九”;
&esp;&esp;这一桩缺憾, 最后也就应在了惠王的寿数上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奉德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