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开发大西北从种子开始 第547节(2 / 2)

&esp;&esp;向天山那老头在忙,李德明不好打扰,也只能跟着看了起来。

&esp;&esp;现场会来了不少人,有农民,有乡镇,有其他区县,有州里的记者。

&esp;&esp;但这会儿现场的主角却是凉山人离不开的小小土豆。

&esp;&esp;青山绿水金土豆!

&esp;&esp;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一粒粒金黄丶圆滚的土豆被飞快地翻出土壤,铺满田地。

&esp;&esp;村民紧随其后,将翻掘出来的土豆捡拾丶去泥丶装筐……

&esp;&esp;而一旁的向天山还在向领导和村民们普及脱毒种薯,以及配套技术。

&esp;&esp;「以前种马铃薯太随意了,密度低丶排水差。」

&esp;&esp;「经过实地调研,以及参考陇省定西的成功经验,我们推出了双行高厢错窝垄作技术。」

&esp;&esp;「每窝能种4400窝马铃薯,加上多施农家肥丶有机肥和磷钾肥,每亩产量普遍能达到5000馀斤。」

&esp;&esp;此话一出,现场都安静了几分。

&esp;&esp;高产5000斤并不奇怪,州里研究院采用原种的试验田也能做到。

&esp;&esp;但一说到普遍丶平均,就没人能够达到这个要求。

&esp;&esp;而且这不是原种,以1级种和2级种居多。

&esp;&esp;凉山光热条件比定西更好,一般来说,使用了新的优良品种,一亩产量能达4000斤就算是高产,自留种更是只有2000斤的水平。

&esp;&esp;而5000多斤的产量鲜有人能做到。

&esp;&esp;全体与会者都感到有一点点震撼,昭觉拿出来的可是上万亩的马铃薯现场。

&esp;&esp;那堆积成山的马铃薯可做不了假,农户面对记者采访时的欢喜雀跃可做不了假。

&esp;&esp;村支书阿的木呷喜滋滋地说:「今年真是个丰收年,全村仅销售马铃薯的收入就已经达到260万元!」

&esp;&esp;村民也踊跃表现,有人拉着记者走进家里的屋子拍照。

&esp;&esp;几个房间里都堆满了马铃薯,院子外还用毛毡修了两个贮存马铃薯的粮仓。

&esp;&esp;「我家种了近30亩洋芋,平均亩产5000多斤,卖了12万多斤,已经赚了快3万多元了!」

&esp;&esp;「我家种了28亩洋芋,一亩也收了5000多斤,已经按每斤036元的价格卖了10万斤,去掉成本和运输费,也赚了2万多元呢!」

&esp;&esp;「我们这儿的马铃薯都不愁卖,在地头就有人来收了。」

&esp;&esp;现场丰收的场景是极为火热的,但李德明的内心却有点焦躁,还要等多久啊!

&esp;&esp;靠!

&esp;&esp;老子跑一趟容易吗我?

&esp;&esp;马铃薯都是穷哈哈才种的。

&esp;&esp;他才不种。

&esp;&esp;这些『赚钱』的村民怕不是请的演员!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