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岁。
&esp;&esp;汉有千秋。
&esp;&esp;大汉七年,夏。
&esp;&esp;高皇帝崩于未央宫,太子刘盈继位,授权柄托孤于魏相国。
&esp;&esp;第104章
&esp;&esp;诸侯王都纷纷赶来,刘邦班师回朝时,大封诸子为王,刘恒过于透明,他得到的最边远的代地,最先到的是齐王刘肥。
&esp;&esp;作为高祖的庶长子,他虽然无缘帝位,却得到了最富庶的封地。刘肥身材肥胖,面容憨厚,一下车就哭得不能自已,被两个侍从搀扶着才勉强行走。
&esp;&esp;“父皇啊!儿臣来迟了!”刘肥跪在宫门前嚎啕大哭,声音震得树上的鸟都飞走了。
&esp;&esp;太后的心腹,新晋宠臣,审
&esp;&esp;食其出去相迎,“齐王节哀,陛下和太后正在殿内等候。”
&esp;&esp;刘肥抹着眼泪站起来,“父皇,父皇走时可还安详?”
&esp;&esp;“先帝是在睡梦中去的,没有痛苦。”
&esp;&esp;刘肥又大哭了起来。
&esp;&esp;刘邦一走,太后可不是慈母,今后命运何其飘摇。
&esp;&esp;翌日清晨,天刚蒙蒙亮,未央宫就已经忙碌起来。宫人们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,为即将举行的葬礼做最后准备。
&esp;&esp;灵堂内,刘邦的灵柩已经合上,覆盖着绣有日月星辰的锦缎。刘盈身着孝服,跪在灵前,面容憔悴。吕后站在他旁边,一身素缟,神情肃穆。
&esp;&esp;诸侯王们陆续到来。刘肥眼睛红肿,显然又哭了一夜。刘长刘恢刘友刘建,包括刘濞旁系的诸侯王皆来了。
&esp;&esp;刘如意没有来,因为刘邦下旨,刘如意封赵王,此生不许入长安。
&esp;&esp;“吉时已到——”礼官高声宣布。
&esp;&esp;七十二名壮汉抬起灵柩,缓缓向殿外移动。送葬队伍绵延数里,最前面是手持白幡的仪仗队,接着是灵柩,然后是刘盈和吕后,再后面是诸侯王和文武百官。
&esp;&esp;长安街道两旁跪满了百姓,许多人痛哭流涕。高祖皇帝虽然出身微末,但在民间声望极高,尤其是在他减轻赋税、与民休息的政策下,百姓生活比秦朝时好了许多。
&esp;&esp;魏倩一身缟素于百官首位,百感交集,刘邦拒绝了医士治疗,他觉得太累了。
&esp;&esp;不如归去。
&esp;&esp;在人间这个苦海里浮沉没意思,可如果对于皇帝来说,这人间如苦海,对于平民又意味着什么。
&esp;&esp;魏倩不想去细想,她成了托孤重臣,如果吕后十几年后也走了,只能将幼帝也托付于她,她会放权让一个年长的代王来当皇帝吗?
&esp;&esp;她觉得自己很陌生,但扪心自问,她真的肯放权吗?
&esp;&esp;她真的做的到吗?
&esp;&esp;当她拥有握着帝国绝对的决策权的时候,她可以将这帝国完全按她想法改造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