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松涛苑的图书馆。
&esp;&esp;才进院子就看见好几个小丫鬟在廊下,像是在乘凉,似乎又不太是。
&esp;&esp;等跨入门去,贾政和贾敏走近才发现,母亲和白先生也在。
&esp;&esp;阅览室桌子上放了几摞粗粗装订出来的本子。
&esp;&esp;兄妹二人上前见礼:“给母亲请安,见过先生。”
&esp;&esp;史苗看这兄妹二人,贾赦已经换了一声杏白内里搭天青烟色外衫,贾敏还是穿着蜜色小袄,只是头发明显重新输了样式。
&esp;&esp;早上的铃铛换成了一对蝴蝶。
&esp;&esp;史苗招手让他们二人过去看桌上的东西:“你们来得正好,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。”
&esp;&esp;贾敏和贾政一起进去,翻看桌子上的册页。
&esp;&esp;贾敏瞧着这装订的样式就知道,肯定又是母亲的试验样本。
&esp;&esp;上回兴师动众给她们找先生,母亲反而得了一个技艺精湛的雕版女师傅。
&esp;&esp;女师傅是上回画艺进入复试姑娘的母亲,可惜她腿脚不好,各种要求,只能由她女儿传话。
&esp;&esp;只有贾敏和贾政过来,史苗顺口问了一句:“你几个姐姐呢?”
&esp;&esp;贾敏拿着书本,边翻看边说:“刚刚赖嬷嬷说,东城那边来人,姐姐们去议事厅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点头,东城那边的人,就是贾府另外几房族亲,都在一个金陵城,有些往来不得不应付。
&esp;&esp;贾政摊开书,小小的叹了一声。
&esp;&esp;这不就是上回他借走过的注本?
&esp;&esp;印刷来的是《中庸》集注的一卷。
&esp;&esp;这时贾赦也摸进来了,和母亲见过礼,也凑过来看到底印了什么。
&esp;&esp;贾政的眼神中,有惊讶,也有不解和迷惑。
&esp;&esp;史苗适时给贾政解释一下来龙去脉:
&esp;&esp;“上回你四妹妹见你喜欢这套书,就和先生说能不能抄一份给你,我想这样好的书,若是能刊印出来岂不是最好,先生大义,欣然应允。”
&esp;&esp;史苗掐着手指算了算时间:“大约明年三四月里,就能刊印全册了。”
&esp;&esp;荣国府有钱,要是愿意多找几个雕版师傅,兴许还能快一点。
&esp;&esp;但史苗就看得上现在女师傅的工,一手好宋体,板式工整。
&esp;&esp;虽然活字印刷术也在民间广泛应用,但像史苗这种野心勃勃,想刊印书册大量印刷,还是雕版最划算。
&esp;&esp;为着这个,史苗还让人在那附近买了宅子,专门存放雕版。
&esp;&esp;贾政听说是妹妹们把书抄出去让雕版师傅转印的,十分感动。
&esp;&esp;白先生收藏的原本,当然不敢轻易拿出去,雕版的地方,又是刻刀又是墨,污了可就再没有。
&esp;&esp;所以只好几个姑娘暂时放下可以,抄了一部分带出去让人打版。
&esp;&esp;贾政深深一揖:“多谢母亲,多谢先生。”
&esp;&esp;这个感谢倒是很诚心。
&esp;&esp;白琪也谦虚笑道:“夫人才是卓识远见,大义二字,在下当不住。”
&esp;&esp;真真大义的是荣国府,若不是荣国府的财力,白琪就算有心想将家学宣扬传播,也是有心无力。
&esp;&esp;贾赦晃荡到小妹身边,泄愤似的伸手捏她的揪揪,把头上的掐丝蝴蝶都捏歪了。
&esp;&esp;贾赦吃味:“你倒是对他好,还给她抄书,怎么没见你抄一本给我!”
&esp;&esp;贾敏伸手去捂脑袋,大力反驳:“你又不看!”
&esp;&esp;她又没说错,贾赦平日里才不会捡着这种书钻营,给他抄了也白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