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吾家阿囡 第94节(2 / 2)

sp;姚先生舀了些肉汤,挑了一块瘦些的肉块,又挟了几筷子笋干,放到碗里。黄显周只挟了两筷子笋干,舀了几勺肉汤烧在米饭上,就放下勺子,招呼蹲在他俩周围的扛夫。

&esp;&esp;“小九,你有病刚好,你先来,挟两块,老赵你年纪大了,你也多拿一块,都过来,一人一块。”

&esp;&esp;扛夫们急忙站起来,一人一块肉,再分了余下的肉汤。

&esp;&esp;“托两位老爷的福,这几天天天打牙祭。”一个扛夫笑道。

&esp;&esp;“托世子爷的福。”黄显周笑应了句。

&esp;&esp;自从世子爷在码头上搭起了棚子,一早一晚都让人送这么极大一海碗或肉或鸡过来,托世子爷的福,他这人缘越来越好了。

&esp;&esp;“黄老爷,那边那些人,一趟算一趟这事儿,您听说了没有?”一个中年扛夫问黄显周。

&esp;&esp;黄显周点头。

&esp;&esp;“这是冒领,您不管管?”中年扛夫问道。

&esp;&esp;“这可不归我管,管不了。”黄显周笑道。

&esp;&esp;“我看到好几回了,点检所也不管,那些长衫只管埋头数签筹,写条子,哪能这样!”再一个扛夫一脸愤愤。

&esp;&esp;“扛夫扛活,不都是一趟算一趟?怎么你们这里非要两趟算一趟?这事儿,我还真挺纳闷的。”姚先生慢条斯理问了句。

&esp;&esp;“我们这里是临海镇,当然跟别的地方不一样!”

&esp;&esp;“我刚到这码头的时候,三十年前了,那时候虽说也是两趟算一趟,可十趟贴补两根筹,后来两根改一根,再后头就不贴补了。”年纪最大的扛夫老赵说话有点儿慢。

&esp;&esp;“我翁翁说,最早的时候,咱们这里也是一趟算一趟的,我翁翁今年七十了!”挨着老赵的一个年青扛夫接话道。

&esp;&esp;“你翁翁老糊涂了!”对面一个中年扛夫道。

&esp;&esp;“我翁翁就是眼睛瞎了,他可一点儿也不糊涂!”年青扛夫怼了回去。

&esp;&esp;“黄老爷,那位世子爷不是说来管码头的,那边那些人这么冒领签筹,世子爷也不管管?世子爷总能管得着吧?”挨着黄显周的扛夫头儿拧眉问道。

&esp;&esp;“要不,你们去跟世子爷说说?”黄显周建议道。

&esp;&esp;“这不好吧?”扛夫头儿旁边的中年扛夫接了句。

&esp;&esp;“怎么不好?他们冒领!”一个年青扛夫愤然道。

&esp;&esp;“那你去讲。”中年扛夫不客气的怼了句。

&esp;&esp;“我去就我去!他们就是冒领!”年青扛夫呼呼几口吃了饭,站起来问道:“有一道儿去的没有?走!现在就去!干一样的活,凭什么他们比咱们多一倍的筹!”

&esp;&esp;有三四个扛夫站了起来。

&esp;&esp;“黄老爷您快劝劝,年青伢子不懂事!这要惹出事儿了!”老赵急的站了起来。

&esp;&esp;“放心,没事儿,世子爷哪能跟他们计较,没事儿,你们想去就去吧,肯定没事儿,放心!”黄显周冲那几个人挥着手,示意他们赶紧去。

&esp;&esp;第144章 寻源

&esp;&esp;顾砚坐船出海钓鱼去了,留在棚子里当值的是从别业跟过来侍候的祝管事。

&esp;&esp;祝管事年近半百,一幅见人就笑的老好人模样,虽说也是一身绸子,可绸衣半旧,袖口已经磨脱了线。

&esp;&esp;壮着胆提着心的几个扛夫看到这么位管事,顿时放松下来,或坐或站在祝管事周围,七嘴八舌的说着对方不守规则冒领签筹哪能哪能,从前哪能哪能。

&esp;&esp;祝管事一脸笑,仔细听几个人都说完了,笑道:“我来捋一捋,你们听听对不对。”

&esp;&esp;“您说您说!”

&esp;&esp;“你们现在扛活,两趟算一根竹筹,可你们说的新来的那些人,扛一趟就是一根竹筹,是这意思吧?”

&esp;&esp;“对对对!咱们码头的规矩,就是两趟一根,他们这是冒领!”

&esp;&esp;“我多问一句,平江城各码头都是一趟算一趟,这儿为什么要两趟算一趟?”祝管事一脸纳闷。

&esp;&esp;“我们这是临海镇!”

&esp;&esp;“我们工钱高啊!我们工钱年年涨!”

&esp;&esp;“也不是年年涨,前年就没涨,去年也没涨。”

&esp;&esp;“那是米油都没涨价,米油价儿涨了,咱们就涨!”

&esp;&esp;……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