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红楼:我真没想造反啊 第230节(1 / 2)

“宁安堂?快,帮我换上正装!赶紧让丫鬟们也都打扮好,让人去准备瓜果糕点和茶水!”

“是,奶奶!”

宁安堂和西府的荣庆堂一样,是专门接待诰命夫人或者老亲故交的后宅妇人的。

西府那边,贾母带着一群姑娘们每日在荣庆堂高乐,可东府这边的宁安堂,除了贾琮带着姑娘们进去溜达了一回,可就再也没人进去过!

如今贾琮如此郑重的吩咐了,来的必然是贵客!

按理说她和晴雯香菱是不够资格去宁安堂的,不过三个人极得贾琮喜爱,再加上尤氏和可卿两个人的地位又有些尴尬,正好五个人凑在一起,才勉强算得上是正式接待了。

平儿换好衣服后,简单的描了一下妆,就急匆匆的带着丫鬟出门了,走到宁安堂的后面的时候,就看到尤氏和可卿还有晴雯香菱都换了衣服和头饰,也急匆匆的往这里走。

五个人凑到一起,尤氏急忙问道:“可知道来的是什么人?若是有品级的诰命,咱们出面就不够了,就得马上去请老太太了!”

贾珍死的时候虽然承了天恩追封一等将军,可尤氏还是挂着三品的诰命没变。

而且她现在只算是寡居在宁国府的,若是真来了三品的诰命,让她去就有羞辱人的嫌疑了。

可卿此时身子还是没力气,觉得口渴。

可听到尤氏的话,还是笑着说道:“三叔必是都考虑到了,才让咱们来的。若是真有考虑不周的,也可以说是咱们先来招待,老太太随后就来便是了。到时候给丫鬟们使个眼色,让她们急忙去请就是了。”

平儿也点头道:“是啊,现在先进去吧。别让贵客久等了,大奶奶请。”

晴雯和香菱平时咋咋呼呼的,可这时候一言不发,只能做一个小跟班了。

尤氏点了点头,对着丫鬟吩咐道:“去催一下厨房,一定要赶快上些好的。别误了伯爷的面子!”

然后带着众人小碎步的朝着宁安堂进去了,头上的步摇只有轻微的晃动,尽显后宅女子的礼教本份。

可一进了屋,大家都愣了一下,幸好尤氏和平儿在会馆历练了许久,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,对着那个惊慌失措的女子迎了过去。

前面的宁安堂,王宽坐在西侧客位之首,喝了一口茶说道:“伯爷如此礼遇,学生实在是惭愧。一无修身之德,二无功名显赫,三无济民之功,心中惶恐万分。”

贾琮心说你惶恐个屁啊!

你好歹流露出一丝惶恐的神情,在和我说这番话好不好?

可没办法,人才就是得哄着,而且还是在自己极度缺乏人才的情况下。

“我说了,子度且安心便是。我观子度日后前程不可限量,算是提前行好了。”

王宽摇了摇头笑道:“伯爷之身份,何须向人行好。若是伯爷有此心,也不会数次平叛,得罪那么多的人了。”

贾琮哈哈大笑,心说这家伙来京都可是真没闲着。

“子度,我在嘱托你一句。稍后先生前来,千万别被先生引导着走。你要有自己的想法,只需让先生解惑便是了。若是觉得不对,随时中断你们的谈话。”

贾琮可没想到,自己的一片好心,竟然让王宽越发的对要来的先生感兴趣了。

宁安堂内,尤氏和平儿套了一会儿话之后,就知道怎么回事了。

两个人都放松了下来,不过态度也就更加真诚了。

这可是伯爷第一次如此正式的开宁安堂,可见前面的人必然是个大才,对伯爷很重要。

尤氏笑着又给小景拿了一块糕点说道:“你莫要拘束,以后前后街住着,每日里过来散散心。你和香菱必然是能成为闺中密友的,你们的性格太像了。”

小景虽然不是天姿国色,但也算长得漂亮,尤其是性格之中和香菱有些相像,这样的女子让尤氏和平儿极为喜欢。

小景摇了摇头弱弱道:“我还要伺候相公每日起居呢,相公习惯了我服侍,若是我不在身边,相公读不下书的。”

尤氏笑着拉着小景的手说道:“哪里有全让你伺候的道理?回头我再派几个得用的丫鬟去,你只管享福就好了。每日里来这,咱们娘们家的也说说话,不要自己一个人孤着。”

香菱在一旁嘿嘿笑问道:“小景姐姐,你们成婚这么多年了,怎么还没有孩子啊?是不是你相公也不身……”

最后一个字说了一半,就让平儿和晴雯还有可卿连忙上前捂住了嘴。

看着挣扎的香菱,尤氏尬尴的对小景笑道:“要不,你以后别见香菱了,来了找我们就好了。”

蹲在墙角偷听的贾琮

宁正堂上,贾琮忽然发现自己有些聊不过王宽了。

单论眼界见识和思路想法,的确是自己占优势。

可王宽也一样善于引导话题,总是能将话题引到他熟悉的儒家典籍上。

在这方面,贾琮的弱的不能在弱了。

他死记硬背是没问题的,但是要理解吃透这些典籍,那就不是只有聪明就够了。

还需要有先生一字一句的解释教导,虽然贾琮现在的知识点考秀才应该没问题,可是能考上和连中小三元那完全是两回事。

眼看着王宽又要细数儒家道理,贾琮连忙岔开话题说道:“后年的科试,也准备在京都赴考?还是回金陵考完再回来?京都虽然可以扬名,但是变故不小。这里聚集着天下大才不知凡几,子度应当仔细考虑一下。”

不是考中了秀才,就可以参加乡试考举人的。

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,又称为大比。

由于是在秋季举行,所以又称为秋闱。

参加乡试的是秀才,但是秀才在参加乡试之前,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,成绩划分为六等,前三等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。

后三等的有各种各样的补考,这补考可比现代的大学毕业还难,多少人一辈子都只是个秀才。

乡试考中后才是举人,第一名称为解元,第二名至第十名称“亚元”。

然后就是最后的一道龙门:会试!

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,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、春闱、春试等,参加会试的是举人,取中后称为贡士,第一名称为会元。

会试后还有殿试,殿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,因为这殿试由皇帝主持和出题,也是由皇帝钦定前十名的次序。

殿试只考一题,考的是对策,为期一天。

录取名单称为“甲榜”,又称“金榜”,分为三甲:一甲只有三人,第一名状元、第二名榜眼、第三名探花,赐“进士及第”。

由此就知道渡航和林如海的能耐了,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,都有些低估了这个时候的科举了。

而京都自古以来都是名人大才汇聚之地,现在的京都汇聚着无数各地来的学子。

像是王宽这样提前三年就来备考的人很多,一度将酒楼的房价和租住的房价炒上了天。

贾琮现在是担心王宽在科试上没有扬名,反而被其他大才打击了心性,那可是得不偿失了!

王宽依旧淡定的说道:“君子九德刚而塞,强而义。既然学生已经来了京都,怎可畏而怯战?只当一往无前,舍我其谁!”

贾琮的嘴角抽了抽,心说渡航这老头怎么还不来,在这样下去,我可就聊不下去了!

赶紧过来把王宽掰回来,要不然我用着也不放心啊!

正念叨着,就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