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重生七零:媳妇是吃货 第344节(1 / 2)

因为全家人不在家,要委托尤钱全权负责,一家人少不得登尤钱家的大门。

带了不少吃的,又抱上自家的电视机,一家人去了尤家。

余秀莲看着两个孩子,周小满夫妻则与尤钱说话。

房子的细节问题,余安邦早就与他师傅商量好了。

今天几人的话题,说的是余安邦在外头的“工程”。

尤钱之前跟着余安邦一起,也在外头干,是年前才回来的。

他是老手艺人,虽然年纪大点,但是脑子又活泛,余安邦几乎是将他往包工头的方向培养。

木工,泥工,油漆工,乃至是水电,都略懂。

用余安邦的话说,姜还是老的辣,自己不如师傅掌握的多。

不过,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。

他负责在外面招揽“业务”,尤钱则出技术,师徒俩配合得很好。

由于自己有几个月不去省城,尤钱有些不放心,拉着余安邦再三叮嘱注意事项,甚至,告诉他手底下的人哪些好用,哪些人用起来不顺手。

周小满听着两人讨论,嘴角微微翘起。

自家男人真有魄力啊。

努力加上运气,再赶上时代大流,弄不好,她家两个儿子真会成为富二代。

万事俱备,只等出门了。

余秀莲要去省城的消息很快在白河生产队传开了。

大舅妈刘秋香最先知道消息,生生吃了个大柠檬,酸得夜里都睡不着觉。

她推了推身边的余有粮。

“二妹去省城,真的是去享福的?那安邦他们两口子得赚多少钱啊。出门一张嘴,城里可不比乡下,什么都要钱要票。”

余有粮也没睡着。

妹妹一家的介绍信,他今天下午就开好了。

其实,他一开始也是不赞成余安邦带着余秀莲和孩子一起进城的。

毕竟,外头赚钱也不容易。还有另外一桩担忧,他谁也不能说。

可外甥媳妇只用一句话就把他的劝解都堵住了。

“…小宝读完五年级,马上就进初中了。咱们大队没有好学校,我怕耽误他。”

这话,他实在没法反驳。

如今,早就不是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的年代。

知识的力量,只看周小满考上大学之后,余家过的日子就知道了。

再加上上回井里死人的事,如今整个生产队,都觉得读书非常重要。

余有粮无言以对。

他的担心,只能压在心底。

算了,安邦看着跳脱,其实是个最靠谱的,让他去折腾吧。

说不定,他们老余家,还真能出个人物。

余有粮打定注意,把刘秋香的话就当成了耳旁风。

刘秋香见男人装死,就更生气了。

“有粮,我不管他们在外面怎么搞,混成什么样子。有件事,我不说出来心里就不痛快。你说秀莲这事办的,竟然把电视机送到尤钱那个老光棍家也不送到咱们家。到底谁家才是亲戚?”

原来是这件事,他就说。

余有粮也有些恼了。

“人家不是把收音机送过来了?说是送给我用的。那意思是以后都不要了。白送的东西,你还想怎么样?!电视机人家也说的很清楚,说是怕他师傅无聊,借给人家先用着。”

“你信他的鬼话。谁知道电视机是不是就送给别人了。”刘秋香激动地爬起来,冷风顿时灌进了温热的被子,她不由打了个哆嗦,嘴巴却不停,“一个破收音机哪里比得上电视机?”

电视机有人物,有图像,有声音,可好玩了。收音机就是个黑匣子,只能听不能看。

分明是二妹家胳膊肘往外拐。

至于人家送过来的鸡和一菜园子的菜,她直接忽略。

跟电视机比起来,这些东西都不算什么。

余有粮被媳妇的厚脸皮气笑了。

敢情人家送东西还送错了。

“那你明天还回去。省得碍你的眼。”

余有粮指着放在桌上,用布盖好的收音机。

刘秋香被噎了一下,梗着脖子就道:“凭什么还回去。这是他们自己送过来的。你是他们大舅,用一用她家的收音机怎么了,难道还去便宜外人?!”

“那你就闭嘴。”余有粮烦不胜烦,把被子往上拉了拉,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。

刘秋香见自家男人完全不理她了,那还得了,一张嘴巴就哒哒哒说个不停,从余秀莲在娘家的时候说起,说到余秀莲出嫁,娘家倒贴了多少东西,最后说起这些年他们两口子对余秀莲一家的补贴。

余有粮的耳朵却自动屏蔽了女人的声音,他在想余安邦夫妻送收音机来时说的话。

听外甥媳妇那意思,好像说是国家的政策变了,要开始搞经济。今年年底还开了个什么会。

让他平时有时间多听听收音机,说外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搞什么承包。都是在收音机里面听的。

她是大学生,又在省城读书,见识广,肯定不会骗人。

从明天起,他还是每天抽空听收音机吧。

还得防着家里几个小崽子,收音机这么金贵,可别被他们弄坏了。

余有粮想着想着,很快就睡着了。

新生活

周小满一家当然不知道自家送东西还送出意见来了。

她们出发的前两天,生产队不少社员来串门。大家嘴里都说着恭维话,夸余秀莲有福气。

余秀莲听着高兴,就更迫不及待了。

除开怕余卫国夫妻黏上,她也害怕隔壁彭家。

因为打井的事,彭家东拼西凑才将人家要的赔偿款凑齐,家里就更穷了。

彭旺家媳妇受不了苦日子,说要离婚,丢下孩子,直接回了娘家。

彭旺家偷鸡摸狗的事,整个生产队的都知道了。因为害怕彭寡妇撒泼,倒也没人去举报。即便如此,也没有人乐意与他们家打交道。

彭旺家受不了社员们的冷眼,说是要去治病,找余有粮开了介绍信,就不见了人。

可怜的彭寡妇,独自带着个女娃子在队上讨生活。

她每天不是到东家说自己可怜,就是去西家说她上辈子做多了孽,欠了彭家的。

只把社员们烦得不行。

做为邻居的余秀莲,就更烦了。

她积极准备东西,只恨不得马上就走人。

日子过得飞快,一转眼,就到了出发这天。

天还没大亮,余家就忙碌起来。

最后一次收整东西,收拾孩子,吃饭,等天亮透了,一家人也要出发了。

因为东西太多,周和平一早上就骑了自行车过来相送。

后座坐了余秀莲,前头的斜杠上,全是大袋子。

余安邦的自行车就更别说了。两个大人两个小孩,东西也一大摞。

主要是两个孩子的。

这个时候,周小满无比怀念后世的物流。

搬家嘛,人未到,东西可以先走啊。

哎。

折腾到快中午,一行人才算到了火车站。

挤上火车的过程,周小满都不愿意回想。

就是兴奋得像打了鸡血的小宝,上了火车,整个人也蔫了。

显然,小小的他,还不知道这世上有这样的盛况。

余秀莲挤上火车头发都散了,要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