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那么强烈的共鸣。
梁然虽然已经拒绝他了,但她对陈沥周还算有好感,至少愿意坐下来聆听他的想法。
她推荐起梁幸均的一个学生,在网上找出对方的落地作品:“刘先生参与过z市园博园的设计,不知道符不符合您的项目需求。”
陈沥周摇头:“我这也不是什么大项目,我只是建座私家园林,我妈妈喜欢。”
“这样啊。”梁然放大梁幸均学生的作品,“这种苏州园林的设计您母亲会喜欢吗?”
“这些都是微型建筑,他有住宅类的作品吗?”
梁然摇头。
陈沥周反倒安慰她:“没关系,我自己再找找吧,我只是今天看到您的作品,很欣赏您宏观中的一些巧思。您在布局上很精妙,能根据天气和环境用心设计的,都是很优秀的设计师。”
梁然觉得有些惭愧。这个作品的框架都是她爸爸的,陈沥周说的那些布局是她自己坐在太阳底下实地考察后的修改增加。
梁然说:“很遗憾没有帮到您。”
陈沥周还是想坚持:“如果您现在很忙,我可以等您忙完手头的项目。我不着急,我可以等,虽然我没有见过我妈妈以前说的那种房子,但我能肯定她生前提到的就是您设计的这种。”
梁然微怔。
陈沥周等待着她的回应,灯光照在这张雅正的脸上。
梁然手指有些迟疑地摁灭了手机,最终还是说:“抱歉,这个设计很大部分是我父亲的创作,我的原创不多。”
陈沥周明白了她的意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