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张延站在院内,望着院中的一株枯树出神。
&esp;&esp;在他眼中,他就像是这株枯树,身上充满了暮气,毫无生机。
&esp;&esp;仔细想想,这株枯树,似乎比他也要好上一些,毕竟再过一个月,这树上就会重新抽出新芽,焕发生机,他自己还要在中书省蹉跎数十年,在临终之时,成为当朝大学士,受官员敬仰,百姓爱戴。
&esp;&esp;这是张家人的路,却不是他想要的路。
&esp;&esp;年轻之时,他科举殿试位列同届甲榜第二,原本进入翰林院磨练两年,便能进入六部,慢慢晋升,因为张家,他越过翰林院,直接进入中书省,在很短的时间之内,就坐上了中书侍郎的位置。
&esp;&esp;那时的他,被无数人所羡慕,仕途之通顺,同辈人中,无人能比。
&esp;&esp;可十几年过去了,他还是中书侍郎。
&esp;&esp;如今,当年科举同届,几位不如他的人,有的人已是一部尚书,有的人供职尚书都省,还有人官拜上州刺史,他依旧在中书侍郎的位置上坐着。
&esp;&esp;张家成就了他,同时也限制了他,他想跳出张家的限制,却被无数枷锁捆绑,不能动弹分毫。
&esp;&esp;这次礼部尚书之职,没有什么天大的意外,定然也是落不到他头上的。
&esp;&esp;过去的十多年里,类似于这样的机会还有很多,他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从眼前溜走。
&esp;&esp;张延叹了口气,看到女儿从外面走进来,问道:“润王走了?”
&esp;&esp;小姑娘点了点头。
&esp;&esp;张延看着她,说道:“你想要出去玩,可以找别的姐妹,你现在是大姑娘了,不能和小时候一样总是围在润王身边,男女有别,要懂得避嫌……”
&esp;&esp;张延并不是多么喜欢润王赵圆,和其他皇子相比,他一点儿都不上进,只知道玩闹,受张家家风影响,他还是更喜欢上进刻苦的人。
&esp;&esp;不仅如此,作为男人……,作为男孩,他整天泡在脂粉堆里,身后跟着一群女孩子,这岂是大丈夫应该做的事情?
&esp;&esp;小姑娘抬起头,认真说道:“可是他说了,以后要娶我的。”
&esp;&esp;张延听了这句话,心中更为不满,说道:“小孩子懂什么嫁娶,等你长大了就明白了。”
&esp;&esp;张家的女子,要嫁的自然也得是书香门第,就算嫁给皇家,也要是皇妃,而不是王妃。
&esp;&esp;润王继位成为皇帝的可能,便和他继任礼部尚书的可能一样。
&esp;&esp;几近于零。
&esp;&esp;小姑娘却对他的话不以为意,撇撇嘴道:“他长大会娶我,我们拉过勾的,他还说爹爹会当尚书呢。”
&esp;&esp;张延摇了摇头,并未将女儿的话放在心上。
&esp;&esp;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,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,更没有无缘无故的礼部尚书。
&esp;&esp;他与吏部尚书方鸿非亲非故,也无交情可言,朝中适合礼部尚书之位的大有人在,别的不说,就说那黄门侍郎沈业,与方鸿是同年进士,又是莫逆之交,凭什么这位置给自己不给他?
&esp;&esp;就凭润王说了要娶他的女儿?
&esp;&esp;张延叹了口气,再也不想这件事情,走出府门,准备去外面散散心。
&esp;&esp;刚刚踏出家门,便看到一名宦官从车上下来,径直对张家的门房道:“陛下口谕,宣中书侍郎张延进宫。”
&esp;&esp;张延闻言一愣。
&esp;&esp;为官这么多年,他还是第一次被陛下召见,而且现在元宵未过,还处在休朝期间,陛下这个时候召见他,会有什么事情?
&esp;&esp;脑海中闪过的一道亮光,使得他身体微震,整个人甚至有些眩晕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御书房中。
&esp;&esp;陈皇看着张延,说道:“礼部乃六部之首,朕今日将他交给张爱卿,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。”
&esp;&esp;已经从震惊和难以置信的情绪中回过神的张延立刻躬身,说道:“臣当鞠躬尽瘁,必不负陛下恩典……”
&esp;&esp;他偷偷看了一眼站在一旁的吏部尚书方鸿,心中满是疑窦,方鸿真的将这个机会给了他?
&esp;&esp;走出御书房之后,张延还有些浑浑噩噩的,又花了些功夫,才终于确认,这件好事,的确是落到他的头上了。
&esp;&esp;方鸿缓步走到张延身旁,对他拱了拱手,笑道:“张大人,我二人以后就是同僚了,接下来的省试之上,吏部和礼部还要互相照拂才好……”
&esp;&esp;张延点头道:“那是自然,那是自然。”
&esp;&esp;官场之上,人情往来,有来便有往,这次他能成为礼部尚书,是承了方鸿的情,这笔人情,早晚是要还的。
&esp;&esp;他看着方鸿,拱手道:“多谢方大人了……”
&esp;&esp;方鸿笑了笑,说道:“张大人客气,不知大学士进来身体如何,本官近日打算登门拜访先生……”
&esp;&esp;“家父身体很好。”张延笑着说道:“方大人能来,张家欢迎之至……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从初一到十五,休朝的这些日子原本应该是风平浪静,今年不知道是怎么了,朝堂上竟也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。
&esp;&esp;康王遇刺,唐淮被夺了礼部尚书,没过几日,新的礼部尚书便又上了位,谁也没料到,最终捡了这个便宜的,居然是最不引人注目的中书侍郎张延。
&esp;&esp;张家向来清高,不管朝事,不涉党派,行事也低调至极,有许多一方大员,甚至都不知道中书省有这么一个人。
&esp;&esp;这一次,他毫无征兆的便坐上了礼部尚书的位置,出现在众人的眼前。
&esp;&esp;得知张延坐实礼部尚书之位后,唐宁有些唏嘘。
&esp;&esp;端王和康王争权之时,拉拢党派,靠的是权力,靠的是银子,赵圆比他们都要高明,他靠的是妹子。
&esp;&esp;最让人无语的是,他的这一招,居然是管用的。
&esp;&esp;张家是仕林中的常青树,在朝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,这次必须得承方鸿的情,张家和方家先结个善缘,赵圆在朝中又多了一个隐形的助力。
&esp;&esp;还有他的王家妹妹,王相坐镇中枢,是真正的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关键时刻,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
&esp;&esp;也少不了他的白家妹妹,白家掌管东门一卫,加上唐宁的左骁卫,凌家是夭夭的舅舅家,这种好事,以后自然要带上他们,还有萧硬不起来珏,多半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