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传源于《诗经》中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袍”之句,意指入会者皆是异姓兄弟,同生共死。
“袍哥”们自称“汉留”,意即“留下汉人的种子,作灭清复明之计也。”
另一种说法,“袍哥”取自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:曹操把关羽留在帐下,送给关羽不少华贵的衣物。
可是却发现关羽没有穿曹操送的新衣,每天总是穿着一件旧袍。
曹操觉得奇怪,问关羽:“何故总穿旧袍?”
关羽答道:“旧袍系结拜兄弟刘备所赠,故十分珍惜。”
后来人们便称结拜兄弟为“袍哥”。
袍哥以“桃园结义”“瓦岗结盟”和“梁山聚义”为楷模。
把义薄云天的关公奉为典范,聚党结盟,各自建立袍哥码头和袍哥公口。
清廷视袍哥为洪水猛兽,实行残酷镇压,因此袍哥只能秘密开展活动。
经朋友介绍,廖春雷经过严格的组织程序和仪式,秘密加入了哥老会组织,成为“袍哥”的重要成员。
后来,廖春雷联络了一批原红灯教的骨干人员,秘密加入哥老会,继续从事反清兴汉的活动,为新的武装斗争积蓄力量。
廖春雷躲藏大约一年后,为了方便“袍哥”之间的联系,他回到自己的家乡中江县兴隆镇,在牛市旁边开了个“兄弟茶馆”。
在茶馆二楼,暗中设立起哥老会活动的堂口。
廖春雷逐步将原来的红灯军旧部联络起来,秘密开展活动,随时准备发动反清武装起义。
总督岑春煊因残酷镇压红灯教人员,激起四川人民的极大愤慨。
清廷为了缓和官民的矛盾,将他急调出四川,任命巴岳特?锡良接任四川总督。
锡良带上他的心腹干将赵尔丰,踌躇满志地赴任四川总督。
新总督锡良想极力讨好四川人民,积极推行所谓治川新政。
其重要举措是采取全民集资入股的形式,筹建川汉铁路总公司。
自古以来,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四川人民都勒紧裤带,积极入股支援铁路建设。
全川人民都巴望着,修好了铁路,既可方便进出四川,又能振兴地方经济。
每个股东通过投资修路,都希望从川汉铁路公司获得丰厚的收益。
可是,锡良做梦也没有想到,他谋划的川汉铁路,竟然成为压垮清朝政府的最后一根稻草,直接导致了清王朝的轰然倒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