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三百六十五章 所有人都心碎了(3 / 4)

团的董事长——少了一位已经退休的李达开,接任的中腾集团新任董事长兼ceo,暂时还没有资格参加年会。

最后加上徐腾,总计28位华银aig财团的联席合伙人。

徐腾早就将资料看完,不怎么讲究优雅的用吸管喝着咖啡,默默看着在场的所有人,等了二十多分钟,确信所有人都看完了,他才决定正式为自己辩护。

“关于李达开的事,关于飞机产业,关于机床产业,关于从新加坡港务局接收瓜达尔港的事,我知道你们有很多想法,我只有一句话,我没错。”徐腾为自己辩护完了,大致看一眼,“如果你们没有异议,我们就开始今天的议程。”

晕!

谁敢当面指责他,谁能当面提出异议啊?

“今天的议程不是很多,咱们也不用着急,我说两句吧。”李达霄决定说两句,虽然他和李达开的名字只有一字之差,但这一次,身为财团的第二号人物,他的意见和徐腾是一致的。

李达霄将老花镜取下来,有点感慨,没想到时间匆匆,自己也是57岁的人,今年终于要使用老花镜了,也就是一两个月的时间,突然感觉自己不服老不行。

“达开是汽配业的元老,老大哥啊,在他的带领下,中腾集团这些年的业绩是很不错的,各个方面的技术进步也是能看得着的。但是,我们也要承认,中腾集团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利润率,一直是以几家大股东的让利为基础的。中腾的问题也不在于数据,而在于管理不够精细,经营机制不够现代,企业整体水平迟迟达不到我们财团对于优质标准的追求。”

“理事长几个月前就和我商量要对中腾集团整理撤换高管层的问题,我们不谈别的,只谈一点,中腾集团的青年员工调岗申请率是最高的,有多高呢,17家产业集团加上国内的7家金融企业,27岁以下青年员工的调岗申请率,中腾集团占了15。我们这么说吧,中腾集团27岁以下的青年员工中,平均每3个就有一个想调岗,而且不是集团内部调岗,都想调离中腾集团。”

李达霄又重新将老花镜戴上,将相关数据核对一遍,确信自己没有说错,这才看了看在场的所有人,“这个数据,从08年有了财团内部调岗申请的安排开始,你们就是清楚的。我们都是搞企业的,大家谁没有二十年以上的高层管理经验,这个数据拿过来一看,谁心里不明白,中腾集团这么多年搞下来,和国企没有任何区别吗?我不客气的说,我们现在的私企搞的比国企还留不住人。我去年就和达开董事长质询过,他说了很多理由,说来说去,无非就是汽配行业苦,薪水低,我说你们再苦能苦得过在海外和山区做工程的万博集团吗?我说你薪水再低,你能低得过永乐电器集团的那些门店员工吗?”

“理事长对这个问题的判断是明确的,这些数据说明中腾集团的生态环境有问题,而且是很严重的问题,首要责任就在董事长身上。我们说一句难听的,他就是按照老国企的那套办法搞企业文化和生态建设,问题也不可能这么严重!”

李达霄心里清楚,大家对徐腾的埋怨不是因为让李达开退休的事,这个事是迟早的,所有人都明白,大家的怨言主要集中在大飞机和机床产业,还有港口产业的投入规模过大,占据了大量的现金流。

这三件事都和政治有关。

李达霄不能说,只能抓住中腾集团的问题说一说,强调一下徐腾做为理事长的权威。

“我也说几句吧!”梁纬艮决定说几句,他出来说几句,总比让李东盛发言要好一些,万一让李东盛说多了,一下子岔到医疗产业的那些事,今天的年会议程就彻底完蛋了。

世道艰难,大家都希望财团资源多流向各自的盘口,让各自负责的集团公司日子好过一点,最好是能乘着寒冬期扩张,挤死竞争对手。

徐腾却将资源分摊到了大飞机、机床、港口这三个无底洞的方向,这才是众人不开心的地方,又不方便反对,只能借着李达开和中腾集团的事闹一闹情绪,多少也是想通过联手肘制徐腾,让徐腾这位理事长别太任性。

“制造业啊,现在的日子不好过,以后的日子可能更不好过,根本的原因是全球投资过剩,产能过剩。在金融危机以前,欧洲国家高负债大发福利,美国高负债大打中东战争,我们国家也是高负债大搞基建,日本同样是高负债,大搞日元贬值。这四个高负债导致大量的货币增发,最后变成超量的投资,不断刺激全球经济增长和消费。所以,亚太经济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还是很可靠的,全球经济在未来十年都将处于长期的调整期。”

梁纬艮说的这些事,在座的每一位联席合伙人都知道,但是,他这番话的目标很清楚,直指徐腾一些决策的不理智。

“中腾集团的问题,我个人认为,主要还是中低端汽配业务的竞争太激烈,即使中腾一直努力做高端,高端市场的空间又有多少?何况受限于整个国家经济层面的各种问题,中国的制造业想要机身高端的难度还是太大。”梁纬艮说出了中国民营制造业的一个整体性的心声,放弃对核心技术层面的争夺,集中在中低端做好成本管控,做好高端市场的营销工作,以小博大,赚钱才是硬道理,赚到的钱则尽量投资到新兴行业,或者干脆投资股市。

如果连老梁都要这么想,这么说,可以想象中国制造业的问题到底有艰巨。

这样的表态在几年前的华银财团是不可想象的,原因很简单,这几年的钱真是很难赚了,所有人都得被迫向现实低头。

几年前,华银财团和全国的很多优秀企业都在追求更先进的管理模式,追求管理制度的进步,现在不谈了,企业都不谈管理的进步了,都在谈创新——90都是在虚构概念,炒作概念,以小博大的追求高利润。

这个趋势就是从2007年开始的,结果就变成私企玩创新,真正推动技术追赶的企业反而是机制僵化的国企,因为国企有行政命令压着,不得不追赶技术。

事实上,国企在技术领域的追赶也是流于形式。

有钱的玩收购,没钱的玩炒作,生产能外包就外包。

“你们说的都有道理,既然都有想法,那我也说几句吧。”徐腾本来不想在这个话题上罗嗦,明确告诉所有人,他没有错即可。

既然连老梁和李东盛都有意见,他只能明确说清楚。

“现在,全球经济的大局势已经反转了,赚钱难了,我知道,大家现在真正最焦心的问题已经都变成了生存下去。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,我们看看日本家电制造业,目前基本就是离死不远。东芝,索尼,松下,夏普,五年前,在我们心中都是我们要追赶的国际顶级优质企业。”

“是的,它们现在都要死了,但是,我的意志没有改变,华银财团的所有下属公司都要成为世界上最优质企业,要实现产业的升级,掌握着最优秀的企业管理机制、企业生态环境,掌握着最好的产品和技术,掌握着最好的营销能力,只是相比过去,我们更要突出创新意识,突出工业设计的美学内涵。”

“时代总是不停的在变化,没有一个企业是绝对安全的,越大的企业,越僵化的企业越危险。我的观点没有改变,日本制造业在技术上的追求,依旧值得我们学习,关于这一点,我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。我相信,大家现在最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做传统制造业,为什么要做机床产业。我也知道,大家对投资大飞机产业和港口业务持有很深的怀疑。”

“其实吧,我也有很多难处,特别是大飞机业务,我的心情并不比你们好多少,甚至可能比你们还沉重,但是,我没有做错。即便世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