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两百四十三章 最后的大佬(4 / 4)

徐腾笑了笑,喝一口热茶,目光转移向窗外的怀柔水库。对方说的很对,华银系的操作模式和中经开、北海系、淞金系不同,这是一种整板块的收割,每一次都会血淋淋倒下十几家机构,倒下几十万散户、大户。

愿赌服输。

原始资本的积累总是很血腥的,即便徐腾没有经历过那七年的屠戮,也能想象其中的血腥,华银系的每一分钱,其实都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,被鲜血染成了红色。

普通人有一张红色的百元钞,总是越用越少,从红色变成绿色,从绿色的五十元再变成褐色的二十元,又变成蓝色的十元钞,变成紫色的五元钞,最后是一元硬币。

华银系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,每一枚一元硬币都有机会变成红色的百元钞,从早期靠三株、脑黄金、太太口服液、红桃k等十几种保健产品积累巨额财富,从94年的927国债事件到2001年科技股浪潮的积累期,酝酿出华银系特有的整板块运作的成熟期风格。

到2003年的转型年,到2004年的做空年,屠杀当年的各路道友,在斯威特系、中百系、泰跃系的尸骸上摄取最后一笔利润,几亿、几十亿的掏空。

如果钟霖、郑荣要写一本书,记录这段历史,黑白的文字无论如何描绘,也都显得乏力苍白,无法真实的展露这段血腥的屠戮史。

这些大佬的资本,归根结底也是来自于其他散户失去的本金,来自于小老板、小商人、大企业的实体经济盈利,汇聚在a股,汇聚在这个超级赌场。

徐总94年入行,97年移居港澳,99年转战美股,2001年操作a股科技盘,2004年正式退出股市,专注实业,这十年的搏杀,十年的豪赌,死去多少庄家,又多少庄家大佬苟延残存,崩盘在即。

北海系的韩骏、淞金系的魏总、汉泷系的刘总,差不多就是这个江湖上最后的大佬。

这一刻,徐腾格守着“温良恭谦,仁礼智信”的家族风范,坐在钟霖的面前,坐在对方的办公室里,恬淡静雅,喝着一杯淡香浅绿的西湖龙井,追忆那些他未曾经历过的血腥日子。

他大致能够想象,昔年的钟霖何等凶狠多谋,在徐总麾下操控资本,算计群雄,摒退各路庄家大佬,洗劫七千万股民。

钟霖退隐。

赵丹阳、丁福根、张雁翎三大杀手接盘,乘着十年一遇的大熊市,乘着昔年队友的孱弱之机,伏杀各路大佬,将他们推出去送死。

钟霖,这位所谓的“猎庄大鳄”,当年也不过是算计其他大佬,劫财不劫命,赵丹阳和丁福根可是连命都要。

北海、淞金、汉泷……这些都是江湖上最后的大佬,既然也来送死,何乐而不为呢?

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滩上。

徐腾静静的品畷这杯温热的西湖龙井,品着茶香,俯览远处的怀柔水库,谈不上铁石心肠,谈不上无情。

他不算是很懂股票市场的血腥毒辣,但这个江湖,要不了多久,恐怕连最后的几位大佬也得凄惨离场,谈股色变。

因为这个江湖已经变了,时代变了,新时代有新时代的规矩。

在这一点上,华银系算是很聪明,只留下“扬子鳄”、“花狐狸”、“老虎机”、“快刀手”这几位操盘手,继续控盘私募资本,其他人,该隐退的隐退,该做实业的做实业,该做地产的做地产,该开赌场的开赌场,该投资高科技的投资高科技,在这江湖留下无数的传说,既不见人,也不见影,死无对证。

哪怕是徐总,也早已不在股市博弈,安心做实业。

或许,再过十年,证券市场的那些业内人士,都会慢慢淡忘那些传闻,真真假假,无人可知。

或许,某个县城里,某家华腾汽车的4s店,某家博安连锁药店的老板,四十来岁,穿着拖鞋坐在店里啰里啰嗦的吩咐着,指不定就曾是一位证券市场的江湖大佬,指不定就有十亿身价。

或许,像钟霖这样,住在远离大城市的地方,住在一个环境优雅的湖畔别墅区,在一栋不出名的写字楼做投资生意,门牌不显,貌不惊人,公司的名号和装潢毫无气势可言,不为人知,在一二级市场做着最安全的长线投资,做着新潮流的pe和天使投资,做着更稳定的债权投资,远离二级市场的凶狠搏杀。

他们曾经见过无数人跳楼,见过无数人倾家荡产,见过无数人锒铛入狱。

他们只是极少数的幸运者,幸免于难,四十岁,五十岁……就开始享受退休的人生,一杯茶,一把蒲扇,坐看风云变幻。

证券市场的第一规则就是愿赌服输,没有谁能一直赢到最后,因为也没有最后的那一天,操盘手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的涌现、隐退。

不退者,迟早会死!

这就是证券市场的新陈代谢,从美国到中国,都是这样。(未完待续。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