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,尤其是年纪大了,位置高了,深耕在某一领域,就容易忽略外部的技术发展。
这也是为什么技术颠覆者,往往都来自不相干的领域。
一些在传统航天很复杂的问题,在开明智能体系下,并不难。
车乾道:“‘机械智能’技术不单单可以控制完整的终端设备,还能以部件的形式依附于一般设备,比如只承担传感器、控制器、开关器的功能。”
以火箭的情况而论,甚至不需要有“图像感知”,只要有陀螺仪感知姿态,有通讯信号提供位置,加一些自感知参数,就足够了。
组织协调性,本就是机械智能的强项。
甚至难度、维度,未必有“无人公交”上路复杂。
不少人和李长平一样,对“航天以外”的新技术理解不深,对这方面的了解仅限于新闻。
车乾干脆说道:“我带了个公司的球球,在外面的箱子里……要不拿来给大家看看?”
球球?啥呀……
几分钟后,一个椰子大小的球形机器人,被车乾举在手里。
“模拟一下落地,只要高度超过一米五,它都能调整过来。”
车乾按下开关,高高抛起,这个被他特殊改造过的球球,在空中伸出了四条腿,依靠内部的陀螺仪调整了姿态,哐当一声,落在了桌子上。
木质的会议桌被戳出来四个小坑,车乾脸一黑……给人桌子搞坏了。
不过已经没人在意这种小事了。
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东西,但球球的姿态调整,至少证明了“机械智能”真的有能力做到类似的事情。
周瑞觉得展示的不够,起身将“球球”拿在手里,收回了四肢。
这次他没有抛起坠落,而是保龄球一般平丢了出去。